走一步,再走一步說課稿

時間:2022-08-11 10:00:16 說課稿 我要投稿

走一步,再走一步說課稿(通用13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走一步,再走一步說課稿(通用13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分析:

  本單元在教材編排的依據是《語文課程标準》,外在線索是語文課堂與生活的聯系,内在線索是根據“人與自己,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三大闆塊設定。而《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課文屬于第一闆塊:人與自己。它寫的是作者對人生的憧憬、體驗和思考。閱讀本篇課文,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體味人生,關愛生命。

  著名的美國作家莫頓?亨特在文章中,主要回憶了自己童年8歲時一次“脫險”的經曆,其中蘊含的生活哲理——人生道路上常常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但再大的困難,隻要我們能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能将困難化解為一個個小的困難,最終戰勝困難。

  二、說學生學情:

  1、從教育心理學的分析看學情:其一、天真、活潑,富于表現力。其二、面對帶有故事情節的課文,喜歡讀。其三、喜歡讨論,喜歡發問,喜歡探究。其四、喜歡說自己的故事。然而難點是對一件事或一個活動中蘊含的哲理或悟出它的哲理有一定的難度。

  2、從學生基礎分析:我們義和中學位于應城偏遠湖區,學生基礎薄弱,因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問題的設置應降低難度,學生“悶頭聽講,教師滿堂灌”習慣根深蒂固。要上好這節展示課,教師必須在預習課上加強對學生的指導,讓學生帶着問題來學習語文。

  三、說教學目标:

  根據前面對教材、學生的分析,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态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标确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标:

  ①知識與技能:積累生動的詞語和優美、深刻的語句。引導學生學習借事說理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在朗讀中初步讀出情感語氣的能力及複述課文的能力。

  ②過程與方法:在反複朗讀、整體感知、深入理解中,感受“我”在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對生活的意義。

  ③情感态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細細品味文章所蘊涵的深刻道理,增強學生正視困難積極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

  整個教學目标中,本節課主要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學習借事說理的寫作方法;理解“我”在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對生活的意義。

  四、說教法學法:

  我講這篇課文主要使用提問式教學法,結合情境法、誦讀法、讨論法、讀書指導法、評價法,通過多種方法使學生在老師的提問中,逐步形成一種對課文内容的探究,自主學習;學生在問題中增強感悟、加深理解、引發人生思考。

  五、說教學流程:

  (一)導語設計:

  教師在教室地闆上給出一段2米長的距離,随意叫學生上來嘗試一次性走過去,從而引出課題《走一步,再走一步》。

  【加入活動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興趣,使整堂課在開篇就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體驗也可得到更深的體會。】

  闆書課題與作者。

  【通過對作者的簡單介紹,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逐步加深學生對文章主題的理解作出一定鋪墊。】

  (二)整體感悟,把握内容:

  1、學生自由快速默讀課文,借助工具書掃清文章的生字生詞。

  訓誡迂回啜泣納罕瘦骨嶙峋

  【通過學生的自讀課文嘗試,提高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并迅速獲取文章信息。】

  2、聽課文錄音或看課文朗讀視頻,感受文章的情感基調。

  【通過文章朗讀視頻,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感受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體驗閱讀的樂趣。】

  3、學生自由通讀課文,回答問題。

  A、從課文内容看,文章标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什麼更深的含義?

  B、課文最後一段“每當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的時,隻要記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我便能應付一切。”那“我”在小懸崖上學到的是什麼經驗?

  【學生讨論交流,再發表意見,教師最後作小結,得出文章的主題。】

  (三)仔細體驗,深入情感:

  1、仔細朗讀課文,根據下列問題提示,理清文章脈絡,複述課文。

  A、故事發生在美國那個城市?費城

  B、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七月一個悶熱的日子。

  C、爬崖的一共有幾個孩子?有名字的是那兩個?和我一起的五個小男孩内德、傑利

  D、那座懸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懸崖約有20米高;岩石架約7米。

  E、課文寫的是“我”童年時一次“脫險經曆”因此故事情節可分為“冒險和脫險”兩部分。請你從文中畫出來。

  【再次通過學生對課文的朗讀,逐步理清文章的脈絡,循序漸進地複述課文,體現了高效課堂“讀書指導法”的内涵。】

  2、多角度閱讀課文,各抒己見。

  A、文中出現了多個小朋友,你對他們各有什麼看法?

  B、有人覺得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這個父親有點冷酷,你對此有什麼看法?

  【學生廣泛的發表意見,從而對“友誼”和“家庭教育”有了新的認識。】

  3、身臨其境,自由表演,感悟人生。

  A、如果你是“我”的朋友,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說怎麼做?

  【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B、在對待孩子遇險這種情況,你覺得中國家庭和外國家庭在處理問題上有何不同的地方?根據課文情節試着表演。

  【這個活動由多角度閱讀2而來,對于初一新生來說在不熟悉的同學面前表演課訓練他們的膽量,也為後面教學中課本劇的出現打下了基礎,同時也培養的學生的再創造能力。】

  (四)深入探究,品味語言:

  1、學生自由欣賞文章優美語句,自由品析。

  2、文章是怎樣運用借事說理的寫作方法,逐漸感悟人生哲理的?

  【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自由感受,符合初中語文新課程标準“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的基本要求。】

  (五)總結并布置課堂練習;

  童年的一次經曆給了作者如此大的啟發,影響了他的一輩子。其實生活處處有哲理,在于你是否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一顆善于感動的心,做生活的有心人,那麼你積累的财富就會越來越多!

  你的生活有沒有給與你财富呢?請将你的一次生活感悟寫下來,字數不限,但要有真情實感。

  六、說教學反思:

  設計這節課時,我的思路是讓學生自己研究、合作學習,路讓學生自己走,我隻是起到個指路人的作用,目的是養成學生良好的研究性學習習慣。

  走一步,再走一步說課稿 篇2

  一、教學分析:

  (一)教學内容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以叙事為主的文章。本文運用質樸的語言,描述了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在美國作家莫頓享特65歲那年寫的回憶了57年前8歲時爬懸崖的一次經曆。小時候跟别的孩子不一樣,他體弱多病,和五個小男孩一起爬懸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處岩石架,爬了1/3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來,陷入可怕的兩難境地。後來在父親的幫助下一步一步戰勝困難脫險的經曆。告訴我們:困難和危險并不可怕,隻要我們堅定信心,将它分解為一個一個的小困難,從眼前做起從腳下做起,就能戰勝它取得成功。

  (二)學情分析:

  對于一個剛剛跨入初中大門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他們有理想,有目标,有幹勁,所以對學生進行正視困難并積極克服困難的思想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教學目标

  (一)指導學生複述故事情節,并小結出怎樣複述故事情節的方法;悟出“走一步,再走一步”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二)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從一件事中能悟出人生的哲理。

  【設計意圖:課堂學習目标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第一要素,發揮着靈魂和引導作用。目标的确定要明确、簡潔、能達成。每節課的目标不要超過三個,學習目标的定位不能過低,使學生達不到基本的學習要求,又不能太高,造成大多數學生努力也難達到,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就很難打造高效課堂。】

  三、教學重難點

  1.把握文章基本内容,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重要内容

  2.領會文章主旨,感悟人生哲理

  四、教學方法

  整堂課的教學中我運用情景導入、快樂自學、合作探究、讨論交流、多媒體輔助教學、精彩展示、點撥歸納等教學方法,相信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五、具體整合點

  (一) 利用多媒體了解作者,層層設疑,激發學習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出示自學和鞏固的相關問題,可以節約課堂時間,增加課堂容量,提高學習效率。

  (三)利用多媒體可以把教學的重點直觀的呈現出來,有助于難點的突破。

  (四)利用多媒體可以讓學生更多的獲取關于戰勝困難的事例,有助于知識的積累,和情感的升華。

  六、教學流程和設計意圖

  (一)課前準備:

  ⑴字詞積累:加橫線字注音

  啜泣( ) 一堵牆( ) 聳立( )

  崩土( ) 顫抖( ) 嶙峋( )

  頭暈目眩: 小心翼翼:

  ⑵查找作者莫頓亨特的資料

  ⑶分小組預習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查閱名人戰勝困難的事例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計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為他以後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激趣導入:(通過多媒體配樂播放一組作者莫頓.亨特的照片)

  同學們,他是一名專寫青春勵志作品的作家,又是一名出色的飛行員。在二戰時期,他曾駕機執行過對德國的偵察任務。他在六十五歲那年回憶了57年前的一件爬懸崖的事,寫了一篇文章《懸崖上的第一課》,後來被改名選入我們的教材,你想知道他是誰嗎?(莫頓.亨特)

  大家猜一猜,童年時的他是個什麼樣的孩子呢?一件塵封了半個多世紀的事,為什麼還會再提起?下面讓我們走進文本,尋找答案。

  (三) 快樂自學

  出示:1、默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了解作者;

  2、運用記叙文六要素複述課文

  3、“走一步,再走一步”這樣一個故事情節在文中什麼地方,請你找出來。

  4、從文中找出,哪裡是“走一步”的内容?哪裡是“再走一步”的内容?

  5、文中哪句話能體現出這個事件給我們的啟示?

  (四)精彩展示

  按照以上快樂自學中設計的問題有選擇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對于一些簡單的問題可像蜻蜓點水一樣一點即過。如:本文的生字詞有哪些?這樣把更多的時間留給重難點的突破。如:本課課文長,複述全文學生不太容易把握,教師就得适當點撥,

  1.難點突破

  出示:(1)、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大家想想,這個題目是文中誰說的一句話?父親

  (2)、那是父親對誰說的?文中的“我”

  (3)、父親在什麼時候對兒子說的這句話? 父親在兒子困在半山腰的時候說的。

  點撥歸納:我們來給這個事件配上時間、地點、人物、情節等要素,讓它更加具體。我請一個同學将剛才的内容來個小結,如何?

  2.朗讀品析、合作探究 (大屏幕)

  分角色朗讀:“暮色蒼茫..... 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

  思考交流:抓住重點詞語、描寫我的心情變化的語句,品味我是如何在父親的指導下一步又一步的脫離險境的?

  小組内交流朗讀的語氣、品析“我”逐步戰勝困難的喜悅、激動的心情。

  (五)拓展升華

  1.學習完課文後,我要求學生用一句話來表達對課文的感受,這句話要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

  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曆提供一個範例:大屏幕出示——

  如:十多年前,我走上了講台,成了一名教師,一路走來風風雨雨,坎坎坷坷,跌跌撞撞 ,每一次生活中出現困境時,每一次想放松自己時,我總是提醒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陰霾總會過去,陽光總在風雨後。

  2.請同學們欣賞一組在困境中站立的名人事例:大屏幕出示——

  霍金,他因患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張輪椅上達4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為優勢,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

  “貧寒出貴子,孝子當院士”—— 甘肅省通渭縣農村的楊子恒,發奮苦讀考上大學,出國留學,當選為2006年度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

  “讓靈魂保持站立的姿勢”——河北省無機縣農村的北京大學大女生的劉默涵,在被不幸和困難擊中時,她自強自立,靠勤工儉學,解決了個人生活費用,創立了自己名字命名的助學基金,幫助了許多貧困家庭的孩子上學。

  借助多媒體欣賞完上面的事例後,請大家談談自己的感受,接下來讓同學們把在課下整理的名人挑戰自己,不怕困難的事例以卡片的形式在小組園地裡展示出來,并寫上他最讓你佩服的理由

  3.老師寄語:(播放音樂《隐行的翅膀》)

  一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坦坦蕩蕩、一帆風順,當我們感到前途茫茫、灰心喪氣時,不要忘了告訴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溪流走一步是江河,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萬水千山,隻源于最初的那一步,隻有“走一步,再走一步”,你才可能看到更美的風景。

  三、你認為文中亨特的爸爸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的使用,能夠及時的進行課堂練習節約了課堂教學時間、增加了課堂信息量、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提高了課堂效率,更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 。】

  走一步,再走一步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二課,是一篇叙事散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文章回憶“我”童年時代一次遇險、脫險的經過,蘊涵着深遠的生活哲理。文章語言通俗易懂,特别是穿插在其中的心理描寫,作者用了相當的筆墨通過細節描寫表現了自己内心的恐懼以及怎樣一步一步戰勝怯懦找到成功的感覺。

  由于本單元的主題是思考人生、感悟人生,因此,學好本文,将有助于在探究學習中發現問題、探尋規律、摸索方法,更快地尋找突破口。

  2、教學目标:

  ⑴ 認識目标:

  ① 理清文章情節,把握整體内容。

  ② 理解文章主旨和寫作意圖。

  ③ 學習用以小見大的寫法和心理描寫的寫法。

  ⑵ 能力目标:

  ① 通過多媒體範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複述能力。

  ② 培養學生通過網絡資源自主探究獨立解決閱讀理解的能力。

  ⑶ 情感目标:

  通過學習本文,喚起學生對困難的認識,從而能勇敢地面對困難。

  3、教學重、難點分析:

  在通過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礎上激發學生能勇敢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把握文章的心理描寫和以小見大的寫法。

  【說教學對象】

  初一學生剛踏進中學的大門,雖然具備了windows操作的基本能力,特别是本班學生領悟性高,接受能力強,但好勝心強,對自己的能力過于高估,在一遇到困難而無法解決的時候就不知所措,因此,在此時最容易能激發他們的興趣來,使他們主動通過網絡多媒體資源參與到朗讀、讨論等學習活動中,從而解開心中的疑團。

  【說教法】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文的特點,我在把握文章内容上采用以下方法:

  1、抓住文章的标題,因為本文的标題本身就暗含哲理,可以使人聯想到文章的主旨。

  2、解讀事件,因為這篇文章所表達的哲理是通過小時侯的一件事情表達出來的,抓住事件就能很好地理解文章所包含的哲理。

  3、抓住文章的結尾,因為作者在文章的結尾直接點明了他的人生感悟。

  在學習文章的心理描寫上我采用以下方法:

  1、圈點勾畫。把句中真切細膩地表現人物心理變化的詞語找出來。

  2、旁批夾注。把自己對這些精彩詞語的理解寫下來,如果感到有疑問也應該及時寫好批注。

  3、推己及人。想象文中的人物就是自己,在那時那地,自己會怎樣想怎樣做,通過比較體會文章的心理描寫。

  在以上的基礎上,我加入了多媒體課件,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應用能力。

  【說學法】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新課标的要求,根據我的教學思路,采用了以下學習方法:

  1、自主學習閱讀法。

  2、心理突現法。

  3、比較顯旨法。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質疑,小組探讨,教師指點,盡可能讓每個學生都能表達自己的所知、所想、所思、所疑、所獲,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論,從而解決問題,最後通過能力沖浪來進行鞏固。

  【教學媒體設計】

  這節課主要以現代化電教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并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增加直觀性和趣味性,加大課堂容量,增強教學效果。

  【教學程序】

  整個程序又包含着八個步驟:

  一、以說圖片導入新課

  讓學生選擇圖片,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說一說,圖片中的人物正在做什麼事情,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而困難又是怎樣解決的。然後引出了“如何面對困難”這個問題,導入了本文。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要的不是強調,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我利用說圖片導入新課,目的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台,并達到訓練口頭表達的效果。

  二、分角色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目的是通過學生自己聲情并茂的朗讀,能深刻地體會文中“我”的内心感受,并能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

  三、着重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

  這是我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設計中心理描寫是教學難點,能抓住這個描寫,就能更充分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1、看錄像,聽範讀:

  直觀形象效果的展示使學生能與之前的朗讀有一個鮮明的對比,對文中人物的心理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2、根據教學的難點,提出問題:

  ⑴ 在“我”冒險和脫險的過程中,“我”的心理變化是怎樣的?

  (學生分小組自由探讨,反複比較,再回答問題)

  ⑵ 從課文内容看,标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

  從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麼意思?

  (學生各抒己見,老師稍後做小結)

  ⑶ 請學生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會怎麼做?

  (學生根據自己是實際情況,充分想像一下自己在面對同樣困難的時候自己是怎麼做的,我請同學們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

  以上做法是根據問題教學法的要求,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讨論探究,老師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

  四、緊扣學科特點,指導學生再次朗讀課文,把人物的心理表現出來。然後請學生談談從這件事中悟出了什麼道理

  五、質疑時間

  學生對課文以及對現實生活有不理解的地方當堂提問,師生共同解決。

  目的是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六、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獲

  同學們在學習本文後也許收獲很多,如在自己再到困難時知道自己如何面對,再如同學們在學習心理描寫的過程中還學到了描繪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如朋友傑利等以及爸爸的語言及動作的描寫)課件鍊接了可以讓學生參考的資料。但是要重點明确以下兩點:

  1、心理描寫的反襯作用。

  2、以小見大的寫法。

  七、心理測試

  1、你在遊戲或與别人的競争中輸給了對方,是否就不想再幹了。

  是( ) 否( )

  2、做作業遇到難題的時候,我為了快點做出來,經常請老師和同學給我幫助。

  是( ) 否( )

  3、如果我對一件事不感興趣,那麼不管這件事多麼重要,我的積極性也不高。

  是( ) 否( )

  4、我能長時間地做一件重要但又枯燥無味的事情。

  是( ) 否( )

  5、遇到生活中一些較複雜的事情時,我常常優柔寡斷,拿不定主意。

  是( ) 否( )

  學習本文後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會大大提高,遇到困難都能勇敢面對,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所以我設計了這幾道心理測試題,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我就能根據這些選擇來了解學生的心理素質,并能有針對性地對個别心理問題學生進行課後輔導,達到全面培養學生勇敢面對困難的勇氣的目标。

  八、總結

  每個人在生活中難免遇到困難,但是,心驚膽戰并不能讓你擺脫困難,隻有鼓足勇氣,坦然面對,那麼困難也會迎刃而解,所以,同學們要不斷地培養自己勇敢的性格,隻有這樣,才能在艱辛的求學道路上一帆風順。同時也希望同學們能在廣闊的網絡裡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走一步,再走一步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課是七年級(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個單元以人生為主題編選課文。五篇課文都是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都各自從不同角度,用不同題材回答了“怎樣走好人生之路”這個問題。《在山的那邊》用象征手法說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無數座山,要不怕艱苦跋涉。《走一步,再走一步》說明的是面對一個似乎無法解決的困難該怎麼辦。《生命,生命》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價值及其意義的嚴肅思考。《紫藤蘿瀑布》由藤蘿的盛衰,感悟到生命的長河是沒有止境的,人生應該豁達樂觀、積極進取。《童趣》說的是作者童年時代觀察蟲蚊、叢草等趣事,有一種物外之趣。閱讀五篇文章,不但對同學們正确認識人生,走好人生之路有一定的幫助,而且可以引發學生對有關人生問題的一些思考。

  《走一步,再走一步》記叙了“我”童年的一次冒險和在父親的幫助下一步一步戰勝困難脫險的經曆,告訴我們:困難和危險并不可怕,隻要我們堅定信心、不怕它,将它分解為一個一個的小困難,從眼前腳下做起,就能個個擊破、戰勝它的道理。文章通過一個故事生發出人生感悟,引出一個富有哲理的道理,給人以啟發和教益。

  二、學生分析

  對一個剛剛跨入初中大門的同學來說,初中生活的開始,意味着另一段人生旅程的開始,他們是帶着父母親友的期望,在他們殷切的目光中走進初中校園的,因而在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設計與規劃。他們有理想,有目标,有幹勁,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經驗,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差,因而一遇到困難,或手腳失措,不知該咋辦;或怨天尤人,哀歎命運不公;或幹脆打退堂鼓,畏懼退縮。總之,他們大都不敢面對困難,正視困難,積極思考,從而找到解決困難的辦法。故對學生進行正視困難并積極克服困難的思想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教學目标:

  根據前面對教材、學生的分析,我從三維方面确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标:

  知識與技能:積累生動的詞語和優美、深刻的語句。引導學生學習借事說理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在朗讀中初步讀出語氣的能力及其複述課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在反複朗讀、整體感知、深入理解中,感受“我”在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對生活的意義。

  情感态度價值觀: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細細品味文章所蘊涵的深刻道理,增強學生正視困難積極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

  教學重難點:學習借事說理的寫作方法;理解“我”在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對生活的意義。

  四、教學方法分析

  教法:我講這篇課文主要使用講讀法。通過這種方法使學生在老師的講解分析中,在對朗讀的指導中增強感悟、加深理解、引發思考。

  學法:反複朗讀培養語感;學會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分析的方法;聯系生活實際并有所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培養。

  五、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講述發生在1945年1月,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上,一個上尉飛行員在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情況下,駕駛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出色完成偵察任務的故事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自然而然進入本課的學習。

  (二)整體感悟,熟悉内容

  學生自讀課文,準備複述。

  自讀以前,提問:複述這個故事要注意哪些問題呢?待學生明确因為這篇文章是記叙文,所以我們應該講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以後,學生再讀課文就能有意識地記住一些相關内容。

  複述前,提問:複述的重點應放在哪兒呢?讓學生明白,本文叙事有詳有略,詳略得當。

  學生們在四人小組中相互複述 。

  指名學生面對全班複述,并進行評價。

  設置這一教學環節,其目的主要是讓學生熟悉課文内容,為下一教學環節作好鋪墊。同時培養學生複述課文的能力。

  (三)研讀理解,培養能力。

  提出相關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學習。我打算提出如下一些問題:

  在攀爬懸崖的整個過程中,“我”總共哭過幾次?哭的作用完全相同嗎?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寫“我”在攀爬時複雜的心理狀态的語句并加以分析。引導學生學習抓住關鍵的詞句進行分析的方法。

  在“我”爬下懸崖的過程中,父親是怎樣指導的?“我”的信心有什麼變化呢?為下一環節對主旨的領悟打下基礎。

  這段爬懸崖的經曆雖然已過去很多年,但對于“我”來說是難以忘懷的,因為“我”從中獲得了“永遠忘不了的經驗”。這“經驗”指的是什麼?進一步領會主旨。

  因為初一的學生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不是很強,故老師的“導”顯得猶為重要,而以何種方式作為切入點就比較關鍵了。我之所以設計問題1,就是因為我覺得此問題可以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引發學生迅速進入課文内容,深入思考。同時在此過程中加強對朗讀的指導。告訴學生朗讀不但要做到字正腔圓,讀音準确,而且要做到停頓恰當,讀出語氣語調,注意抑揚頓挫。

  (四)聯系生活實際,拓展延伸

  作者的經驗僅僅針對爬山而言嗎?聯系生

  活實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從中得到的啟示。設置這一教學環節主要是使學生理解“我”在攀爬懸崖的過程中悟出的道理它對生活的意義,讓他們受到啟發和教益。

  (五)質疑問難

  學生再讀課文,發現并提出問題,相互讨論解決。設置這一教學環節意在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合作精神。

  (六)反思總結,談收獲。

  (七)結束語

  師送學生一首詩──《一步》:一步走不完長征路/長征卻少不了每一走/一步登不上高山頂/一步卻能跌下深山谷/在人生的道路上/請珍重你的每一步。然後提出希望。

  走一步,再走一步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部編版新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課文,是一篇自讀課文。這一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體味人生。學習這一單元在語文知識及能力方面,要訓練學生默讀課文的能力。在學習方法方面,要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内容,從而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在情感方面,要引導學生體味人生,想一想生活哲理。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國作家莫頓·亨特回憶自己童年一次“脫險”經曆而作的一篇記叙性散文,主要寫小亨特體弱怯懦,一次他跟随夥伴攀登懸崖,由于害怕,困在石架上下不來。後來在父親的鼓勵和引導下,一步一步克服困難,最終勇敢爬下懸崖的經曆,從而就“如何面對和克服困難”闡述了自己的經驗,抒發了自己的感想。文章看起來表面淺顯,實則意義深遠。因為它說出了人生的普遍道理,是對學生進行積極的人生觀教育的好教材,而且寫出的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事,易于引發學生的心靈體驗,引起共鳴。這對于一個剛剛跨入初中大門的同學來說,無論是在學習、生活上,還是在人生目标的定位上都具有指導意義。

  二、說學情

  調研小學高段的語文教材,與初一語文教材非常貼近。調研新課标在閱讀教學方面對小學高段學生的要求:對于一篇文章,隻關注寫了什麼(給予學生專業性的閱讀術語,像人物描寫方法、環境描寫方法等,要求從文本中能夠找到相關句段,達到積累的目的);在關注為什麼這樣寫(采用這些人物描寫方法、環境描寫方法的作用)不做重點強調,這正是初一語文老師在閱讀教學工作中所要做的一個重要方面。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在家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長輩嬌慣的比較多,孩子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很少顧及父母、親人及其他同伴的感受,教師要充分發揮教材的教育功能,創設貼近生活的教育情境,鍛煉學生多角度思維的能力,形成換位思考的品質。

  三、說教學目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标準》指出: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依據課程标準,結合本單元的單元目标,考慮到初一年級學生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征,我具體從以下三個方面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标:

  知識與能力目标:理解積累生字、生詞;把握記叙文六要素,複述從冒險到脫險的經過。

  過程與方法目标: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讓學生充分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多角度解讀課文和品味語言。

  情感态度與價值觀目标:激發學生勇于克服困難,敢于戰勝困難的決心與勇氣;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感悟文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四、說教學重難點

  為了更充分地發揮教材教育教學意義,依據本課教學目标,

  教學重點:整體感知課文,研讨課文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難點:多角度、有創意地研讀課文内容。

  五、說教法與學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标準》給教師的教學建議中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為學生創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環境。

  為此,我将教法定位為:

  朗讀探究法、創設情境法、讨論交流法,将指導學生自學法、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悟法、運用遠程教育資源法等作為輔助教學方法。

  主要運用以下學法:朗讀品析法、自主閱讀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通過教、學,讓學生自己讀文,品味、感悟,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本課在篇幅上屬于短篇,結構層次明晰,文字淺顯易懂,教材内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容易找到與學生心靈相通的契合點,所以我将安排一課時的時間實現教學目标。

  六、說教學過程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請你毫不猶豫的在每一堂課上盡量擠出時間讓學生掌握新教材吧,那樣将會得到百倍的補償。為了将教法學法充分運用,實現教學目标,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過程我從以下五環節着手:

  誦讀小詩,導入新課

  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再讀課文,品味細節。

  創設情境,探究主題

  鞏固内化,拓展延伸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進入初中,這是人生路上的一段新的征程,大家有沒有覺得上了中學後時間更緊了,難度更大了?上課前老師送大家一首小詩,希望它對你們的學習有一些幫助。

  誦讀小詩《一步》:

  一步走不完長征路,

  長征卻少不了每一步;

  一步登不上高山頂,

  一步卻能跌下深山谷;

  在人生的道路上,

  請珍重每一步。

  在這方面美國作家、心理學家莫頓亨特有更深的感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一篇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學生讀課題)

  (二)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把握情節

  默讀要求:

  (1)不出聲,不動唇,不指讀,不回看,一氣讀完全文;

  (2)用橫線在文中畫出關鍵詞語或句子;

  (3)邊讀邊思考: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

  2、檢查默讀效果

  (1)搶答:

  (2)複述故事

  提示:複述時要抓住記叙的六要素,講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學生複述中梳理情節(闆書):決定冒險——懸崖遇險——成功脫險

  (三)再讀課文,品味細節。

  1、從“酷熱”入手,探究“遇險”部分。

  (1)“酷熱”。

  “我”對這件事的印象非常深刻,以至于事情過去56年了,想起那一天,仍清晰地記得那是個——(酷熱的日子),仍能感受到那股——(灼人的熱浪)。

  出示句子:

  “那是在費城,一個酷熱的七月天——直到56年後的今天,我仍能感受到當年那股灼人的熱浪。”

  要想充分體現“我”對這件事印象深刻,這句話應當怎樣讀呢?要讀好那幾個詞語?

  重音:“今天”“仍能”;讀好“灼人”。

  半個世紀過去了,“我仍能感受到當年那股灼人的熱浪”,可老師把課文讀了好幾遍,發現文中沒有一句寫到那天的酷熱,可見我至今感覺到的酷熱并不是天氣,那是什麼?

  (心中的恐懼)

  (2)恐懼。

  默讀6-18段,哪些句子寫出了他的緊張,寫出了他的害怕,寫出了他的内心的“灼人”感?

  默讀要求:用“ ”畫出喜歡的句子,在有疑惑的地方标“?”,并在旁邊的空白處記錄下自己的體會。

  動作描寫:(7、9、16節)

  心理描寫:(8、16節)

  語言描寫:(13節)省略号表示什麼?想說什麼,又為什麼沒有說?

  環境描寫:(17、18節)表示時間的推移,說明“我”在懸崖上呆的時間長;也烘托心理的恐懼、無助。

  (3)懸崖。

  “我”被困在懸崖上,陷入了絕望之中。怕,然後是哭,可見爬懸崖這件事對“我”來說太難了!為什麼呢?

  身體病弱(4節)

  母親警告(4節)

  懸崖陡峭(6節)

  其他孩子看起來非常輕松地完成了全程,我卻爬了不到三分之一就已經陷入了絕境,根據文中所寫的情形來看,身體原因和母親的警告對我有這麼大的影響嗎?

  可見,内心的恐懼才是“我”真正的“懸崖”!

  2、從“換位”着手,實現多角度閱讀。

  (1)如果困在懸崖上的是你,你怎麼辦?

  (2)如果是你的同伴在懸崖上,你怎麼辦?

  “人”字的結構就是一撇、一捺互相支撐,生活中,當有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不管是不是你的朋友,都應該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内伸出援手。

  3、那天我終于爬下了懸崖,我擺脫了這種困境,我能成功脫險,有哪些原因呢?

  傑裡,父親,“我”

  父親的幫助是“我”懸崖脫險的主要因需。下面是“我”與父親的對話:

  4、研讀父子對話。

  (1)角色朗讀

  他用手電筒罩着我,然後喊道:“現在,下來。”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說道:“要吃晚飯了。”

  “我不行!我會掉下去的!我會摔死的!”我大哭着說。

  “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來,我會給你照亮。”

  “不,我不行!太遠了,太困難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

  “聽我說,”爸爸繼續說,“不要想着有多遠,有多困難,你需要想的是邁一小步,這個你能做到。看着手電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塊石頭沒有?”光柱遊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塊突出的石頭。“看到了嗎?”他大聲問道。

  我慢慢地挪動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

  “好的,現在轉過身去,然後用左腳踩住那塊石頭。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點兒。你能做到。不要擔心接下來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這看起來我能做到。我往後移動了一下,用左腳小心翼翼地感覺着岩石,然後找到了。

  “很好。”爸爸喊道,“現在,往右邊下面一點兒,那兒有另外一個落腳點,就幾英寸遠。移動你的右腳,慢慢地往下。這就是你要做的。隻想着接下來的這步,不要想别的。”

  我照做了。

  “好了,現在松開左手,然後抓住後面的小樹幹,就在邊上,看我手電照的地方,這就是你要做的。”

  再一次,我做到了。

  (2)品味心理變化。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父子對話中标點符号的運用?

  “我”說的開頭兩句話用的是感歎号,當“我”再次開口時已經是句号了,标點的變化說明什麼?(師生朗讀感受情緒的變化)

  指導朗讀:“大哭着說”“怒吼着”

  父親來到懸崖腳下,說的第一句話也說成感歎号行不行?(學生讀句号,教師讀感歎号加以比較。)

  教師小結:原來标點符号也能表現人物的心理,所以,我們以後讀文章的時候,要從标點中讀出味道;在寫作時,學會合理使用标點符号,也能達到獨特的表達效果。

  ②你能從這段對話中感覺到“我”心理的變化嗎?

  “我不行”“我做不到” 毫無信心

  這看起來我能做到 萌發信心

  我做到了 信心十足

  ③當“我”踩到懸崖底部的岩石,撲進爸爸強壯的臂彎,“我”有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和類似驕傲的感覺。為什麼?

  引導學生比較“我”在懸崖上的表現。

  父親來之前:怕——哭——等——盼

  父親來之後:自己一步一步爬下岩石

  成就感:親曆艱險,克服了内心的恐懼,翻過了心中的“懸崖”,戰勝了自我!

  (四)探究主題

  1、多麼神奇啊!當初哭着、吼着“我不行”“我做不到”,結果“我做到了”!父親對我施了什麼“魔法”嗎?

  語言安慰:“你能做到”“這就是你要做的”

  (“要吃晚飯了”删去行不行,為什麼?)

  方法指導: 邁一小步 再一小步

  假如來的是你的父親,他會怎麼做?(理解父親的教子有方)

  2、這“懸崖上的一課”對作者的人生有怎樣的影響呢?

  (補充閱讀資料)

  齊讀最後一段。

  3、文中作者的故事,對同學們有什麼啟示?

  (五)拓展延伸。

  這次經曆,讓“我”得到了終身受用的人生啟迪,其他人是不是也能有所收獲呢?

  走一步,再走一步說課稿 篇6

  教學目标

  1、品評有關動作和心理描寫的内容并體味其哲理。

  2、抓住文章标題,以此為線索指導學生精讀課文,領會以小見大的寫法。

  3、把握文章主旨,學會困難面前不餒不躁,一步一腳印來沉着應付的心理。

  教學重難點

  品味文中生動形象的語言。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人生會面臨許多困難。在困難面前,有些人灰心喪氣,束手無策終與成功無緣;有的人則毫不畏懼知難而上,終于到達勝利的彼岸,這樣世界也就有了弱者與強者。上節課我們通過朗讀課文,複述故事,已經大緻熟悉了本文所記叙的事件,這節課我們要探讨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通過“我”的脫險經曆告訴人們不要害怕困難,不要被困難吓倒,不管這困難多麼吓人,都要努力去克服它。

  一、自主嘗試,我能行!

  1、從課文内容看,标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

  明确: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隻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

  2、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麼意思?

  明确:“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難也可以闖過去。

  3、父親為什麼不直接把孩子抱下來?他不怕孩子失足嗎?從中看出這是一位怎樣的父親?如果是母親來的話,她又會怎樣做?如果你是五個男孩子一,會怎麼做?你能想象一下嗎?

  父親角度:這是一位真正愛自己孩子的父親,他不像别的父親,爬上石架把兒子抱下來,而是讓作者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下去。這是為鍛煉孩子的勇氣和毅力。如果他對孩子百依百順,那隻是讓他更加嬌氣,一生一世都軟弱無能。有句話說:“打是親,罵是愛”,隻有在磨練下才能成好鋼,沒有磨練的隻是土塊、鏽鐵。所以這位父親是對孩子負責的真正愛孩子的父親。

  母親角度:天下的母親有時疼愛兒女到了溺愛的地步。這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長。“我”的母親一直告誡“我”不要冒險。在母親的庇護下,“我”變得非常懦弱。如果傑利通知的是母親的話,可能她會聲嘶力竭地叫“我”别動,吓得臉色蒼白,神經兮兮的叫了一大幫人來。之後母親可能不允許“我”跨出家門半步,不準“我”與傑利玩。

  我的角度

  過渡語:同學們的想象力十分豐富,說的也十分精彩,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的立場不同,觀點也就大相徑庭了。下面我們進入第二個環節,讓我們從具體的語句中體會情感。

  二、合作探究,解疑惑!

  1、從文中找出自然環境描寫,體會其作用。

  明确:夜色降臨更進一步地烘托内心“我”内心的恐懼與緊張,也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1)渲染氣氛。

  (2)烘托人物心情。

  (3)推動情節發展。

  (4)間接表現人物性格、思想情感。

  2、心理描寫

  1、第二部分:當“我”被棄于懸崖,我是一種怎樣的心理?

  明确:這裡有委屈、羞辱、迷惘、後悔,以及強烈的恐懼感。

  2、第三部分:孩子在父親的指點下,終于征服懸崖的過程中,作者詳寫了“我”的心理變化。

  三、分享交流,展風采!

  預設問題:環境:

  1、課文第6自然段對懸崖描寫以及懸崖周邊環境描寫。(生讀)

  2、17自然段,夜色降臨的描寫渲染出一種暗淡,沉寂、恐怖的氣氛,更進一步地烘托内心“我”内心的恐懼與緊張無助的心理,也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生讀)

  找生表達作者内心獨白,預設懸崖已經令我恐懼不堪了,如此寂靜、黑暗的環境更讓人緊張不堪,我很無助啊!

  心理:

  1、16自然段心理描寫被棄于懸崖的心理,有委屈、羞辱、迷惘、後悔,以及強烈的恐懼感。(生讀)

  2、18至28自然段在父親的指點下脫險,心理過程!(生讀)

  明确:

  最初:毫無信心(我不下去!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的!)

  繼而:信心萌發(這似乎能辦得到。)

  随後:信心大增(我頓時有了信心。我的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

  最後:巨大的成就感(第一次清醒地意識到自己身上的潛在力量。)

  整個變化過程有層次而令人信服。

  四、歸納總結,得啟示!

  本文運用以小見大、由事推理的寫法。告訴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會遇到很多艱難險阻。困難并不可怕,大困難可以化解成小困難,一個一個地認真解決小困難,一定能夠戰勝一切困難,赢得最後的勝利。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善于感悟,比如滴水石穿告訴我們堅持的力量,春去秋來暗示着時光的流逝。善于感悟,寫作文,也有東西可寫,在不起眼的題材上也能寫出好文章。

  五、體會質疑,我收獲!

  學習了本節課你有什麼收獲?你還有什麼疑問?

  六、布置作業

  片段作文:隻要勇敢面對困難,就會發現困難并沒那麼可怕。你曾經遇到過哪些難以客戶的困難?最後又是如何解決的?選一件事寫一寫,200字左右。

  走一步,再走一步說課稿 篇7

  教學目标

  ①正确地朗讀課文。

  ②較完整地複述故事情節,做到條理清楚,詳略合适。

  ③結合語境理解重點詞、句的深刻含義。

  ④聯系自身生活體驗,感悟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

  ①複述故事情節。

  ②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第一課時

  教學内容

  學習字詞,複述課文,大緻上理解文章主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比如,父母突然下崗了,家中經濟陷入困境;你自以為學習挺努力的,可升人中學後,卻發現自己和别人差距挺大,不會學習;你想和同學們搞好關系,可又感到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對這些,你也許感到困惑,也許感到茫然,其實,人生路上遇到困難是正常的。今天,我們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從課文中這個孩子的脫險經曆中尋求啟示吧;

  二、學習字詞

  ①指導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

  ②投影出示練習。

  三、整體感知故事情節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并思考問題。

  [要求]朗讀時姿勢端正,雙手拿書,聲音洪亮,讀音準确,停頓合理,較恰當地表達語氣。(教師可以投影出示以下問題,學生邊聽讀邊思考,在書上标記。)

  a.課文主要記叙了什麼事情?(可以概括回答)

  b.這件事情發生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c.“我”為什麼“一時拿不定主意”?後來又為什麼跟着夥伴們去爬山了呢?

  d.“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難?當時“我”是怎麼想的?

  e.後來“我”又是怎樣脫險的?脫險以後“我”有什麼感覺?

  2、組織學生讨論以上問題組,幫助學生掌握記叙要素,理清故事情節。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看書,不要脫離課本,要抓住課文中的一些關鍵詞、句。(在理清以上内容的基礎上讓學生複述課文)

  教師可提要求:

  ①跳讀課文,抓住以上讨論要點。

  ②重點細節,尤其是脫險部分,盡量用課文原句。

  ③口齒清楚,能正确表達感情。

  (可以找兩位學生複述,其他同學聽後評析複述情節。以上環節主要為了幫助學生熟悉故事情節,尤其是細節描寫,為下一步探究性閱讀、多角度閱讀打基礎。)

  四、讨論: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想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主旨,學生隻要能扣住課文說出自己的主要感受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有争議的地方,可課後思考,留待下節課繼續探究。

  齊讀課文最後一段,背誦。

  五、布置作業

  ①寫生字。

  ②朗讀課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說課稿 篇8

  教學要點

  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文章。

  教學設計

  一、朗讀思考:

  上節課我們通過朗讀課文,複述故事,已經大緻熟悉了所記叙的事件,而且也悟出這篇文章主旨就是通過“我”的脫險經曆告訴人們不要害怕困難,不要被困難吓倒,不管這困難多麼吓人,都要努力去克服它。但是這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通過研讀重點情節再進一步領會文章。

  ①全班有感情朗讀脫險部分。

  ②組織學生深入思考、讨論問題:

  a.找出這部分開頭的自然環境描寫,想想有什麼作用。

  b.父親為什麼指揮“我”先邁出左腳的一小步?這對你有什麼啟示?

  c.“你能辦得到的。”“這似乎能辦得到。”“我能辦得到的。”朗讀這三句話時應把重音放在哪個字上?三句話的語氣有什麼不同?後兩句寫出了我的什麼變化?

  d.我在父親的指導下僅僅是爬下了幾米高的石架,為什麼還說“我産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e.結合文章最後一段,說說你對題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探究性品味是本課的重點環節,應幫助學生扣住文章主題讨論理解這些問題。

  二、指導多角度地閱讀,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反思,進一步拓展思維空間,獲得啟示

  ①讨論: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麼?你最不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麼?

  這個環節是為了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認識文中的人物特點,對人物做出合理的評判,也鼓勵學生從中有所感悟,培養正确的價值觀。

  如果學生在喜歡的人物中選擇父親和“我”,都應視為正确的,關鍵是把喜歡的理由說足、說全,可互相補充。不喜歡的人物可選在“我”困難時嘲笑“我”的孩子,這一點比較簡單。

  有争議的人物可能是傑利。可能有的同學喜歡他,有的不喜歡他,可引導學生評論他做得對的和不好的方面。這樣來談,針對性可能強一點。

  ②讨論:假如“我”的父親急忙趕到懸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來,這種做法和文中父親的做法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這個問題讨論時也許有争議,但應該傾向于文中父親的做法,因為孩子的路終究要靠自己去走,總靠别人扶,不是長久之計。父親指導兒子獨立走下來,恰恰是讓兒子經過這種曆練增加獨立克服困難的勇氣和經驗。在我們的生活中,家長、老師其實也給了我們很多這類的指導。

  ③繼續組織讨論,讓學生結合自身生活體驗進一步拓展思維,深刻領悟文中的啟示:你在生活中曾經遇到過什麼困難?當時你是怎麼對待的?結果如何?如果現在碰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辦?

  讨論這個内容,最好能讓學生理解得深刻一點,對“困難”的理解全面一點:既可以是努力一下就能解決的小困難,如一道難題做不出來,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賣報紙時不好意思張嘴等;更應該是比較大的,短時間内難以解決的困難,如自己學習成績落後;父母下崗,家庭經濟拮據……

  三、總結全文

  ①讓學生再談學習之後的體會。

  ②教師小結:一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坦坦蕩蕩,一帆風順;遇到困難,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隻要我們不失自信,牢記“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你隻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那什麼樣的艱難險阻都将被你踩在腳下。别忘了,還要把你的這些感受傳給那些正在遭遇困難的人們。

  ③背誦(或朗讀)課文最後一段。

  四、布置作業

  1、練習:一、二、

  2、閱讀《迷途笛音》,簡單寫寫自己的心理感受。(《迷途笛音》文章在作業本上)

  走一步,再走一步說課稿 篇9

  教學目标:

  知識與能力:

  1、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和注釋,初步感知課文内容,準确複述課文内容;

  2、感受文中的心理描寫和語言描寫,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出自己對課文内容的理解與認識,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

  2、采用讀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充分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多角度解讀課文和品味語言;

  情感與價值:激發學生勇于克服困難,敢于戰勝困難的決心與勇氣。

  教學重點:

  複述故事情節。整體感知課文,掌握詳略得當的寫作技巧。

  教學難點:

  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蘊含的生活哲理。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論理,使學生感受到正确對待困難,在面對困難時要有不餒不躁,沉着應付的信心和決心。

  教學方法:

  朗讀;自主、合作、探究

  教材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通俗易懂但又耐人尋味的美文,講的是作者小時侯一次在

  小懸崖上的遇險經曆。從這次經曆中,他悟出了一個道理,并且這道理成了他以後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人生經驗。同時,這篇文章在結構線索、起伏照應、心理刻畫等方面都非常有特點,語言簡練流暢、含蓄委婉。因此,教學本文,旨在引導學生正體把握課文内容,領悟作者講述的人生哲理。在引導學生反複朗讀的基礎上進行探究,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學到一些寫作技巧。

  一、導入新課: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學習上的,家庭中的與人相處時的……,面對這些,你怎麼辦呢?其實,在人生路上遇到困難是正常的。今天我們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從文中這個孩子的脫險經曆中尋求啟示吧。

  二、檢查生字詞的預習:

  三、默讀課文,然後回答問題:

  1、故事發生的地點在哪?

  2、故事發生的時間?

  3、爬崖的孩子有幾個?有名字的是誰?

  4、那座懸崖有多高?石架有多高?

  5、孩子們為什麼去爬懸崖?

  6、“我”為什麼不下來?

  7、“我”最後是怎樣下來的?

  四、複述故事情節:

  複述時将全文分為兩部分:

  ①冒險。

  ②脫險。

  要求:

  ①盡量完整。

  ②詳細得當。

  ③生動具體。

  在複述過程中由多個學生重複複述,要求逐漸提高。讓學生在複述過程中,體會記叙文的記叙順序詳略安排,環境描寫,心理描寫及修辭手法的作用,以及故事情節的前後鋪墊、呼應。

  本環節的設計的目的是多方面的:

  1、進行口語訓練。

  2、引導學生體會記叙文寫作的特點。

  3、熟悉文章内容,為研讨主旨作準備。本環節參與複述的學生有限,其他學生可通過聽複述和找毛病,作補充的方式來參與>

  五、主旨研讨:

  ①父親為什麼指揮“我”先邁一小步?這對你有什麼啟示?

  ②“我”在走下僅幾米高的懸崖後,為什麼會産生“巨大的成就感”?

  ③結合最後一段,說說你對題目的理解。

  ④讀了這個故事,對你有什麼啟發?

  走一步,再走一步說課稿 篇10

  【教學目标】

  1、知識目标:反複閱讀,理解關鍵語句的意義。

  2、能力目标:複述故事情節。

  3、情感目标:深刻領會課文内容,從中悟出人生哲理。

  【教學設想】

  1、重點:反複閱讀從中獲得啟迪和熏陶。

  2、難點:深刻理解篇末所說的經驗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義。

  【課前準備】

  1、布置預習任務。

  2、收集有關克服人生困難的名言警句。

  3、收集自己日常生活中克服困難的事例和親身感受。

  4、教學設施:錄音機、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學生)交流收集如何克服困難的名言警句。

  (教師)再我們成長的道路上,有許多影響深遠的事情,這些事情能使我們獲得做人道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美國作家莫頓、亨特小時侯的遭遇及他的感受,希望大家從中有所收獲。

  二、整體感悟

  1、聽錄音朗讀、解決課文生字讀音。

  2、學生自由朗讀,教師指導朗讀技巧(聲調、語速)。

  3、挑選自己所喜歡的部分朗讀。

  4、理清課文結構及記叙的要素:

  小結:第一部分(1~13段):遭遇險情。

  第二部分(13~22段):脫離險情。

  第三部分(23段):生發感悟。

  三、合作、探索(教師投影問題組)

  1、“我”遭遇到了什麼困難?這些困難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2、“我”是怎樣解決困難的?解決困難的關鍵是什麼?

  3、最後一段“走一步,再走一步”怎樣理解?這次經曆,給我們什麼啟示?

  (抓住本文的主題思想)

  ⑴ 學習小組交流讨論。

  ⑵ 學習代表發言。

  ⑶ 教師小結。

  四、體驗、反思

  (小組合作學習、互相進行評價)

  1、假如你是亨特,孤身一人在懸崖上,會怎麼辦?

  2、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應該怎麼辦?

  教師小結:當遇到困難時,首先要冷靜。要分析所處的位置一些切實學習的辦法解決,并且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要樹立信心,鼓勵自己,取得勝利。作為父母,應教給孩子解決困難中戰勝自我,樹立信心勇敢的走向“下一步”。

  五、拓展、延伸

  你有沒有和文中的我類似的經曆?那你是則樣解決?請講給同學們聽。

  1、學生課堂開展交流。

  2、課後整理相關資料,寫成一篇文章。

  六、總結

  作者通過我童年時的一次爬山遇險、脫險的經曆,感悟到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隻要把他們分解開來,一步一步戰勝,最後就能戰勝最大的困難。當然,重要的在于走好每一步,要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走一步,再走一步說課稿 篇11

  教學目标:

  1、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和注釋,初步感知課文内容,準确複述課文内容;

  2、通過對重點語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領悟課文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并體會其作用。

  3、與《在山的那邊》進行比較閱讀。

  4、體會詳略得當的寫作技巧。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出自己對課文内容的理解與認識,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

  2.激發學生勇于克服困難,敢于戰勝困難的決心與勇氣。

  教具學具:

  投影儀

  學習方法:

  朗讀;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内容:

  一.課文導入:

  在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許多突如其來的困難,比如剛升入初中,你自以為挺努力,卻發現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挺大,想和别人搞好關系,人家卻不理你等,面對這些,你也許感到困惑,也許感到茫然,其實人生路上遇到困難是正常的。在困難面前,有些人灰心喪氣,束手無策終與成功無緣;有的人則毫不畏懼知難而上,最終到達勝利的彼岸。赫爾岑說:“要學會在困難中微笑。”這句話告訴我們面對困難時的态度,那解決困難的方法又是什麼?

  老師向大家推薦美國作家莫頓·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導語中說“寫的是‘我’童年時一次‘脫險’的經曆”,既然是“脫險”,那麼,是什麼險呢?怎麼會陷入險境的呢?又是怎麼能脫險的呢?時隔57年,65歲的作者為什麼要寫這次經曆呢?說“其中蘊含着生活的哲理”,是什麼哲理呢?

  二.整體感知:

  默讀文章,組織學生複述課文。(大屏幕投影複述要點:時間、地點、人物、環境、故事過程:什麼險—怎麼遇險—怎麼脫險—傳遞什麼哲理?)

  [學法指導]

  a.默讀要求:默讀要注意速度,要從每分鐘300字提高到500字,本文大約1500字,要求4分半鐘看完。

  b.複述要求(時間、地點、人物、環境、情節,即五個“w”)

  複述搶答:故事發生在美國的哪個城市?

  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

  爬懸崖的一共有幾個孩子?有名字的是哪兩個?

  那座懸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合作探究:

  A.明确:本文可以分四部分,具體如下:

  (一)、起因(1――3)遊戲玩厭,去爬懸崖

  (二)、經過 (4——15) 中途被棄,進退兩難

  (三)、結果(6——23)父親指點 ,擺脫困境

  (四)、啟示(24)走一步 , 再走一步

  B.把故事分成兩部分,前一部分可謂“冒險”,後一部分可謂“脫險”,請一個同學複述“冒險”,一個同學複述“脫險”。

  C.根據複述的得失,想一想自己的默讀應該怎樣改進。把經驗記下來。

  三.學習字詞:

  看課本列出的詞語,看注釋,查詞典,讀一讀,講一講,寫一寫。

  四.朗讀訓練

  要求:用普通話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發音、停頓、重音、語調、速度。

  五.課文主旨研讨

  用一句話概述課文所寫的内容。

  明确:本文記叙“我”懸崖脫險一事,說明當我們面臨困難和挫折時,要勇于面對困難和挫折,最終是會戰勝困難和挫折。

  通過複述故事情節,同學們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是寫“我”童年一次“脫險”的經曆。既是“脫險”,又是怎樣脫險的呢?其中又蘊含什麼生活哲理?作者是怎樣說的?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最後一段,思考下面的問題。

  (1)從課文内容看,标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

  (2)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麼意思?

  (3)一個巨大的困難分成“一步一步”,是什麼意思?

  (4)為什麼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

  六.體驗反思:

  同學們,學習了《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文章後,請你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感受。

  [教師小結]居裡夫人說過,“生活對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在學習了《在山的那邊》、《走一步,再走一步》兩篇課文,給你留下什麼思考呢?進入初中,這是人生路上的一個新的起點。要在新的起點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對無數困難。怎樣面對無數困難,将是我們初中學習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實際問題。希望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學習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邊”永遠召喚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達理想的彼岸。

  學生朗讀《在山的那邊》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重點片斷,感受文章内容

  七.拓展延伸:

  同學們,學習了《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課,你還獲得了哪些啟示呢?

  假如你是“我”,将怎麼辦?

  假如你是“我’’的同學,将怎麼辦?傑利與其他孩子有什麼不同?

  父親為什麼不把“我”抱下懸崖,而是教“我”自己下來?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怎樣教育我們克服困難的?

  以上作業,請同學們在課間讨論交流,整理在練筆本上。

  走一步,再走一步說課稿 篇12

  【教學目的】

  1. 了解本文的結構特點;

  2. 培養學生複述課文的能力,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引導學生正視困難并積極地克服困難。

  【教學重點】

  1. 培養學生複述課文的能力;

  2. 引導學生正視困難并積極地克服困難。

  【教學過程】

  一、課堂積累,開拓視野

  1. 師出示名言,生齊讀:

  千裡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不積跬步,無以緻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二、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詩歌《在山的那邊》,明白了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布滿了艱難險阻,其實,不隻是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人生處處都會有坎坷。那麼,面對困難,我們該怎麼辦,是放棄呢還是迎上去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是如何克服困難的,并希望同學們在學完這篇文章後,能夠從中受到一些有關人生方面的啟迪。

  三、檢測字詞,掃通障礙

  1. 找一位學生讀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字詞;生領讀;師糾正。

  2. 教師點出一些詞語,由學生造句:心驚肉跳、啜泣、頭暈目眩。

  四、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先大聲朗讀課文,然後分組讨論下列問題:

  1. 本文主要講述了作者一次怎樣的人生經曆?作者又是用哪句話來結束這一人生經曆的講述的?試從文中找出。

  2. 從這一經曆中,作者領悟到了一些生活哲理,它集中體現在哪個段落上?

  五、研讀課文,培養能力

  1. 生默讀講述脫險經曆這一部分,準備複述。

  2. 師引導學生如何複述故事性文章;師出示複述要求:

  A.交待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

  B.把握文章的故事情節;

  C.盡量用自己的話。

  3. 複述課文,師生點評。

  4. 師找出一些語句:嗨,慢着,;我沒法──;再見!;如果你想待在那裡,就待着好了。;不用客氣。;我下不去!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的!;看見了。然後指導學生如何朗讀,出示朗讀要求:

  A.用普通話,做到字正腔圓;

  B.明曉詞語和詞組,做到停頓恰當;

  C.揣摩人物内心,把握人物情感,做到有感情地朗讀。

  5. 生朗讀;師點評。

  六、延伸拓展,開發思維

  1. 師提問: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件事雖已過去了,但作者卻從中領悟到深刻的生活哲理,試用文中的話表明這一哲理。

  2. 怎樣理解這一哲理?

  師點撥,啟發學生聯想:以爬山為例,将爬上山頂的大目标化為爬山途中一個個不小目标;以學習為例,樹立短期目标,進而連綴成為長遠目标

  3. 在現實生活中,你遇到過什麼困難?你是如何克服的?從中受到了怎樣的啟發?

  生分組讨論2、3問。

  七、課後小結,提出希望

  1. 師送學生一首詩──《一步》:一步走不完長征路/長征卻少不了每一走/一步登不上高山頂/一步卻能跌下深山谷/在人生的道路上/請珍重你的每一步。然後提出希望。

  2. 布置作業:

  按六(3)題寫成書面小文章或一篇讀後感。

  走一步,再走一步說課稿 篇13

  【教學目标】

  知識與能力

  1、品讀課文,揣摩本文中人物的心理

  2、學習多角度探究課文内容的閱讀方法,培養創造性閱讀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重點語句的理解揣摩文中人物的心理

  2、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地學習方式。

  情感與價值

  1、激發學生勇于克服困難,敢于戰勝困難的決心與勇氣。

  2、學會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面對大的困難時,要化整為零各個突破。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品讀課文,揣摩本文中人物的心理;領會文章中作者所闡述的對人生哲理的感悟。

  2、教學難點:多角度、有創意地探究課文内容,獲得教益。

  【教學策略】

  講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二、研讨探究

  A、揣摩心理,品評心路曆程

  1.細讀課文7-15自然段,把自己當作文中的“我”,劃出表現我心情的語句,圈出重點詞,想一想,讀一讀,去體驗“我”陷入險境時的心情。

  交流:現在,你就是童年的亨特,此刻你孤身一人縮在懸崖上,你的心情?

  教師小結心理描寫的詞句:這裡有被抛棄的委屈,有受嘲笑的羞辱,有不知所措的迷惘,有不該冒險的悔意,然而最強烈的是恐懼感。作者就是通過這樣細緻的心理描寫,表達了我内心複雜的情感,我的膽小、懦弱。這也是寫人寫事文章常用的表現手法之一。

  B、合作探究,領悟人生哲理

  2.細讀16-23自然段,找出“我”爬下懸崖的具體動作以及刻畫“我”的心理活動的語句,揣摩“我”的心理變化。

  3.“啜泣”出現了兩次意思是否一樣?

  4.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最後一段,思考:我從爸爸指導我下懸崖脫險的事上“我”得到了什麼經驗?并用簡短的語言寫出這篇文章給你的啟示,寫得好的我們将共同分享。

  三、多角度探究文本,拓展成長空間

  課文是以第一人稱“我”的視角寫的。請你變換視角,從傑利或“我”爸爸的角度叙述“懸崖脫險”部分。注意寫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同時人物的動作、心理、語言要符合身份。

  四、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同學們,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不可能一帆風順,遇到困難,經受挫折,是很正常的。隻要我們不失自信,牢記“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你隻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那什麼樣的艱難險阻都将被你踩在腳下。

【走一步,再走一步說課稿】相關文章:

《走一步,再走一步》說課稿12-06

走一步,再走一步說課稿11-05

走一步再走一步說課稿07-14

《走一步,再走一步》說課稿01-06

走一步,再走一步說課稿10-26

《走一步再走一步》說課稿06-29

《走一步,再走一步》說課稿07-18

走一步,再走一步說課稿11-13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說課稿05-01

《走一步,再走一步》說課稿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