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新課标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時間:2023-02-15 09:59:24 如意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學習《新課标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心得體會(精選20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不妨将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習《新課标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習《新課标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心得體會(精選20篇)

  學習《新課标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1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系,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有關的教學内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這幾年的時間裡我得到了一些教訓,認識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對小學教學工作有了一些體會。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産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讨論發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标。

  二、積極提問,貫穿課堂始終

  要想學生40分鐘内都會專心聽你的課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或多或少會開小差,他們有的可能連書本都不拿出來或不翻開,甚至還會說話打鬧。另外,提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反複提問某個學生,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消退的。

  三、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總之,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展。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與學生平等對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教師在學生的學習讨論交流過程中,隻給予學生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要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曆、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學習《新課标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2

  通過學習《新課标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這個課程,我明白了這個課程主要是對課程的設計提出的要求。文章結尾的一段話讓我感觸頗深:“教師要改變以往将知識點簡單拼盤式的教學,将遠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結合,讓學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讓學生看清核心概念是很重要的。圍繞核心概念,按照數學思想指引的方向,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通過多種方式将教學過程拉長,有目的、有方法、有實效地進行教學。”

  一、讓學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上應當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動手,把從老師那吸取到知識自己再體驗加工最後變成自己的知識,而不是滿堂灌。這樣的`話學生對新學的知識可以有深刻地體會,并且能在生活中靈活運用,這樣可以說已經達到了數學的目的了。

  二、要改變以往将知識點簡單拼盤式的教學,将遠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結合。以往上課時一般都是注意到這節課目标沒有考慮到以後在其他方面都能用得到,隻認為隻要暫時掌握這個單元的知識即可,誰知在以後的學習往往都有緊密的聯系。例如因數倍數的知識點到了分數這方面的就要用到了,由此可以看來許多知識點往往就是個基礎,我們要把這個知識點打好了,那麼在以後的教學中将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對将遠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結合,是非常的必要的,我們并不隻是單單看現在的還要開未來的,要高瞻遠矚。

  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通過多種方式将教學過程拉長,有目的、有方法、有實效地進行教學。這個從實際出發的觀點,非常的認同,每一班每一個學生都具有不同點和相同點,所以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知識水平來進行設計,過高讓學生二丈摸不到頭腦,過低讓學生感覺到枯燥無味,沒有一個探索的動力。所以在備課時不但要備課本還要備學生,這樣才能有效地收到教學效果。

  總之,在現在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中我們要高瞻遠矚,要注意學生的動手能力,能把數學用到生活中去,培養學生樂于鑽研、善于思考、勤于動手的習慣,讓學生有機會在不斷探索與創造的氛圍中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的價值。

  學習《新課标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3

  最近幾天,在教研組長的帶領下,我們全體數學教師再次認真學習了《新課标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解讀,并且聆聽了多位專家的講座,真是受益匪淺。通過學習讓我再次感受到了新課程标準制定的完美與完善,課标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标、核心概念、課程内容、實施建議等方面都進行了修訂。下面談談我的幾點心得。

  第一、學習新課标,正确定位教師角色,從新的課标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所以,有效的數學活動不是老師在台上自說自演,而是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更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因此教師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使學生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得到更好有效的發展。

  第二、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是被動裝填知識的“容器”;學生是由活生生、有個性的個體組成,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學生正在成長的過程中,可塑性極大,教師應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教學中要減少對學生的時空占領,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多一些自由的體驗。

  2、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采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3、給孩子一雙數學的眼睛,讓他們以數學的意識,主動地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世界,體驗生活。那麼,數學就不在僅僅是書本上闆着面孔的枯燥的數學題,數學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命活力。提高數學素養,使之用數學的思想、方法、知識去解決問題。

  第三、創設求異情境,感悟計算方法,體現算法多樣化。新教材體現的是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思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思考,用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發現,有所創新。讓學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問題的過程,發表獨特地見解。對于學生的不同想法,教師要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表揚,使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創造性活動的信心。如新教材在編排“9加幾”的計算時,注意體現新的教學理念,設計的情境有利于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這樣既培養學生從多方面,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的求異思維也得到了培養。

  總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的實施,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隻要我們能更好的踐行課标新理念,我們的教學舞台将是精彩的,我們教育成果将是豐碩的。

  學習《新課标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4

  許多專家都認為:一個學生素質的高低最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能否通過數學學習形成一定的思想方法,并運用它們去解決數學問題以及日常生活問題。而我在多年的數學教學經驗中,也得出一個類似的結論:對大多數學生而言,領悟數學思想方法比具體的數學知識更加重要,因為前者更具有普遍性,在他們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能派到用處。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适時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對進一步深化數學課堂教學極其重要,這樣可避免“題海戰”,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學生數學能力,更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必要條件。

  一、數學教學中的基本思想

  在數學領域中數學思想方法不計其數,每一種數學思想方法都閃爍着人類智慧的火花。但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有些數學思想方法他們不易接受,而且要想把那麼多的數學思想方法都滲透給學生也不現實。因此,應該有選擇地滲透一些數學思想方法。

  1.數形結合思想方法。

  數和形是數學研究的兩個主要對象,兩者既有區别又有聯系,一方面,抽象的數學概念和複雜的數量關系,借助圖形使之形象化、直觀化、簡單化;另一方面,複雜的幾何形體可以用簡單的數量關系來表示。在數學教學中,由數想形,以形助數的數形結合思想,具有可以使問題直觀呈現的優點,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識記和理解;在解答數學問題時,數形結合,有利于學生分析題中數量之間的關系,豐富表象,引發聯想,啟迪思維,拓寬思路,迅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抓住數形結合思想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數形轉化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遷移思維能力。

  2.集合思想方法。

  集合是數學的重要理論和解題工具。小學數學教材中蘊涵着大量的集合思想,集合的思想和概念滲透于數學教學和各個階段,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集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愈來愈廣泛,其體現形式愈來愈豐富多彩。因此,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不僅僅向學生傳授知識,而且要把含在教材中的集合思想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滲透,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采用直觀手段,利用圖形和實物滲透集合的思想方法。

  3.化歸思想方法。

  化歸是數學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種思想方法。它的核心是以可變的觀點對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變形,就是在解決數學問題時,不是對問題進行直接進攻,而是采取迂回的戰術,通過變形把要解決的問題,化歸為某個已經解決的問題,從而求得原問題的解決。其基本思想是:将待解決的問題甲,通過某種轉化過程,歸結為一個已經解決或者比較容易解決的問題乙,然後通過乙問題的解答返回去求得原問題甲的解答。這種化歸思想不同于一般所講的“轉化”、“轉換”,它具有不可逆轉的單向性。它的基本形式有:化難為易,化生為熟,化繁為簡,化整為零,化曲為直等。在小學數學中蘊藏着各種可運用化歸的方法進行解答的内容,讓學生初步學會化歸的思想方法。如:教學圓面積的計算方法,這裡要推導出圓面積公式,在推導過程中,采用把圓分成若幹等份,然後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從而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這裡把圓剪拼成近似長方形的過程,就是把曲線形化歸為直線形的過程。

  4.分類思想方法。

  分類是根據教學對象的本質屬性的異同按某種标準,将其劃分為不同種類,即根據教學對象的共同性與差異性,把具有相同屬性的歸入一類,把具有不同屬性的歸入另一類進行分析研究。分類是數學發現的重要手段,在教學中,如果對學過的知識恰當地進行分類,就可以使大量紛繁的知識具有條理性。一般分類時要求滿足互斥,無遺漏、最簡便的原則。如整數以能否被2整除為例,可分為奇數和偶數;若以自然數的約數個數來分類,則可分為質數、合數和1。幾何圖形中的分類更常見,如學習“角的分類”時,涉及到許多概念,而這些概念之間的關系滲透着量變到質變的規律。其中幾種角是按照度數的大小,從量變到質變來分類的,由此推理到在三角形中以最大一個角大于、等于和小于90°為分類标準,可分為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銳角三角形。而三角形以邊的長短關系為分類标準,又可分為不等邊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又可分為正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通過分類,建構了知識網絡,不同的分類标準會有不同的分類結果,從而産生新的數學概念和數學知識的結構。

  此外,還有類比思想、組合思想、極限思想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都應注意有目的、有選擇、适時地進行滲透。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策略。

  1、在數學内容準備和概念、定理、公式的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概念既是思維的基礎,又是思維的結果。恰當地展示其形成的過程,拉長被壓縮了的“知識鍊”,是對數學抽象與數學模型方法進行點悟的極好素材和契機。在概念的引進過程中,應注意:解釋概念産生的背景,讓學生了解定義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揭示概念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綜合概念定義的本質屬性;鞏固和加深概念理解,讓學生在變式和比較中活化思維。

  2、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領悟和掌握數學思想方法

  在平時教學中注重依據基本數學思想,在解題時注重與學生分析、探讨解題思路與策略,在解題後帶領學生進行回顧,如本題應用哪些知識或概念,利用哪些基本技能,體現了哪些數學思想方法,還有哪些解法(一題多解)還有哪些題可借助本題的解法(多題一解)。經過長期這樣的訓練,能大大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在探索過程中,重要的是讓學生真正領悟隐含于數學問題探索中的數學思想方法,使學生掌握關于數學思想方法的知識,并對這樣的“知識”消化,并吸收具有“個性”的數學思想方法,逐步形成應用數學思想方法指導思想活動。這樣遇到問題時,學生才能胸有成竹,從容對待。

  3、在知識的歸納總結和複習中概括數學思想方法

  在平時教學複習中,要以思想方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将各個知識點,引導學生在解題訓練過程中以數學思想為主線,并進行知識點概括與歸納整理,從不同内容、不同角度、不同問題、不同方法中尋找同一思想。把數學思想方法納入教學計劃中,有目的、有步驟地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思想方法的提練、概括的過程。對于習題的選擇不可以條塊分割、泾渭分明,應在知識網絡的交彙處選題,有意識地設計隐含着數學思想方法的習題、高頻率再現,精心安排,恰到好處的點拔。特别是章節複習時,在對知識複習的同時,将統領知識的思想方法概括出來,增加學生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意識,從而有利于學生更透徹地理解所學知識,提高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中最精彩、最本質、最有價值的東西。正如日本著名數學家、教育家米山國藏指出:“科學工作者所需要的數學知識,相對地說是不夠的,而數學的精神、思想與方法卻是絕對必需的;數學知識可以記憶一時,但數學的精神、思想與方法卻永遠發揮作用,可以受益終生,是數學能力之所在,是數學教育根本目的之所在。”總之,數學教學必須着眼于現代化,以适應21世紀教學教育發展和社會的要求。在平時的教學中滲透、提煉數學思想方法,将數學知識真正建立在數學思想方法基礎之上,用現代數學的思想方法指導學生掌握數學的核心内容,并且能将知識和方法用于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學習《新課标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5

  5月11日晚上和工作室的夥伴們一起參加了人教社的雲培訓——曹培英教授談教學改進研究。曹老師剖析了當下教育熱點中的“假、空、大”問題,建議數學教師應該以教學的系統觀,着眼整體思考問題的線索進行日常的教學。曹教授整個培訓真正從一線教師教學的角度出發,指導數學教師如何改進現有教學模式,進行有效、高效的教學。

  經過這次培訓,作為一線老師的我也是收獲頗豐,曹老師提到了教師應該做到兩個吃透,即吃透教材、吃透學生。現在的教學對老師提出的基本要求就是對教材要解讀到位,通過前測、課前談話等方式對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要有很好的把握,隻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是有針對性的、有效的。記得剛入職時,學校都會給每一位新老師安排一位師傅,我的師傅對我說的最多的就是,一定多看教材多看教師參考用書,當時的我還不理解師傅什麼意思,直到後來的教學中學生出現各種花式錯誤,我才明白原來是我沒有把握好教學的重難點和教學節奏,偏離了教學的主方向。

  培訓中曹老師提到的一個誤區令我印象最深刻:抛開教材,另搞新意。在我們的教學中不難見到這樣的場景,往往置數學書本上的例題不顧,自己單獨創編一道或者幾道題目作為整節課的例題進行講解,殊不知這樣的操作反而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誤導,我們的編創未必有教材編寫意圖深,我們的理解也未必有編寫者到位。所以,我們一線教師可以借助手中的教參和教材,用活課中的例題,給例題進行延伸和拓展,讓課本中的.例題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如果說吃透教材是教學必備的準備工作,那麼,在教學中進行專題研究,實現上挂下聯就能對我們小學階段的某些知識進行串聯,讓學生對這部分的知識了解得更加系統。比如小學階段四年級的商不變性質,一直到五年級分數的基本性質,到六年級的比例的基本性質,其實本質上是一緻的,根據除法、分數和比例三者之間的聯系,将三種性質溝通起來,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那麼,如何讓知識串聯起來呢?我們的教材和知識内容是螺旋上升,多種知識往往是相互聯系的,而不是獨立存在的。所以知識之間的聯系和辨析,歸根到底還是需要教師在教學之前将教材進行分析解讀,也就是曹教授所說的吃透教材。由此可見,讀懂教材吃透教材是多麼地重要,隻有真正理解了教材的設計意圖,才能設計出更有利于學生理解的課堂。

  學習《新課标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6

  在“課程目标”部分相較于2011版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

  在2012版中,正式提出了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以三個維度展開: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以此為基本邏輯進行表述。

  數學眼光:抽象能力(數感、量感、符号意識)、幾何直觀、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數學思維:運算能力、推理意識(或推理能力)

  數學語言:數據意識(或數據觀念)、模型意識(或模型觀念)、應用意識。

  在2011版中着重強調了:

  數感、符号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以及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一般稱“十大概念”。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在2022版的課程标準中,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與2011版的“十大概念”區别不大,剝離出了一個次級維度的“量感”,整合成了“九個核心素養”。但是,我們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出“抽象能力”作為單獨的一個問題所需要重視之處。

  在2022版課程标準中,專門将小學和初中學段的核心素養進行了區分:

  小學階段(11個):數感、量感、符号意識、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意識、數據意識、模型意識、應用意識、創新意識。

  初中階段(9個):抽象能力、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能力、數據觀念、模型觀念、應用意識、創新意識。

  在對比中,我們發現:

  1、初中階段不再關注相對微觀的數感、量感,而是相對高位的關注抽象能力;

  2、“推理意識”與“推理能力”有什麼區别?“意識”、“觀念”和“能力”之間的差異是什麼?這些必須要更加深入的思考;

  在“核心素養的主要表現及其内涵”的表格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涉及初中學段的“表現”将“抽象能力”與小學階段的“數感”和“量感”做出了明确區分,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并且将小學階段的'“推理意識”和初中階段的“推理能力”等做出了明确的界定,“推理意識”要求是“初步感悟”,“推理能力”要求則是“依據規則推出其他命題或結論的能力”,兩者是明顯不同的。

  在“總體目标中”,三條分别描述的是:

  1、發展“四基”;

  2、體會三個方面的“聯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四個“能力”;

  3、數學的價值、學習習慣和科學精神。

  與2011版相比,“四基”強調了“未來發展”,增加了好奇心、求知欲和了解數學的價值。

  在“學段目标”中,變化很大。

  1、學段的設置,由原來的“三個學段”調整為“四個學段”,但是初中作為單獨的一個學段沒有改變。

  2、2011版的學段目标是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态度四個方面來描述的,2022版則更加直接的從數學學科内容與結構、問題提出與解決、數學思維能力形成、數學學科價值與學習習慣等方面表達。

  學習《新課标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7

  5月8日我校數學組的老師們參與了“2022年中招數學教學研讨會”的線上學習,本次中招研讨會内容豐富,既有專家對數學中考備考經驗的分享,又有專題複習課例的展示以及教研員對備考方向的預測與指導。可以說本次研讨會就像一場及時雨,為在新課标背景下的數學教學滲透了新的教學理念,為九年級的數學備考指引了方向。

  在這次線上學習時,專家以《基于素養立意,提升複習教學》為題的講座,讓老師們認識到數學課堂要有“文化”味,重視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數學課堂應讓學生在生活背景中、做題的感悟中提煉數學思想和方法,引導學生活學活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靈活掌握數學公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滲透數學思想,在雙減背景下應及時改變“題海戰術”的教學模式,注重方法的總結,注重知識的連貫性和整體性教學,在中考複習過程中正确認識“少即是多,慢即是快的`”的道理,複習備考時精選試題,把握好考試放向。

  下午的兩節優秀課例,授課老師分别從學情、講授内容、考試要求做了詳細的分析,從這裡可看出,要想精準做好中考複習備考,首先要把握考試方向及考察重難點,然後才能有的放矢的做好複習,在課堂上教師應充分認識學生的主體地位,并能引導發揮學生的主人公作用,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兩位老師都非常重視做題方法的歸納和總結,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即使是做題的細節授課老師也規範要求,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針對我們學校的實際及線上學習内容,我們準備充實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加強對學生閱讀分析、審題能力的教學,有意識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培養學生準确審題的好習慣。

  2、加強對學生做題規範的要求,勤批勤該,争取每天有适當題量的課時檢測,及時批改,及時糾錯,認真規範學生的過程。

  3、老師們認真閱讀《解析與檢測》的考試要求及考試内容要求,多做多看,複習面做到廣,全,細,準。

  4、課堂上避免滿堂灌,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針不動搖,動員學生互幫互助。

  5、分層布置作業,分層要求。

  學習《新課标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8

  經過近幾年的高中數學新課程教學,我覺得數學教學的内容多,課時量不夠;習題難,學生做不了;課程結構變化大,要求的教學資源多;對于标準和教材的要求難于把握。

  一、我對教材的認識

  1、高中新課程數學教材的問題。與我國曆次數學課程改革相比,本次改革無疑力度最大。新課标,與現行高中數學教學大綱比較,無論在基本理念,知識結構、内容安排,還是在實施操作上都有較大的變化。人教版教材比原有教材有較大改變,知識體系上,如三視圖、算法、統計、定積分等内容的加入,引入與闡釋知識也有很大不同,體現了新課程改的思想。事實上,無論是新的高中課程方案,還是高中數學課程标準,都還隻是專家們的一種設計。雖然它經過數百數學家、數學教育家、一線的教師和教研員的研讨,但它離實用仍有距離。我們進行實驗,就是希望由此發現問題,并加以解決。

  2、對新教材認識存在的問題。實驗産生的問題不能都歸咎于課程标準或教材,也有我們的原因。例如,對“課時不夠”,固然課程标準和教材有值得商榷之處,但反思我們的教學,恐怕有些原因還是出于自身。不少教師習慣參照高考命題,對某些知識點延拓加深。原來教學相對較少、課時較多,可以這樣做。但新課程對内容的處理和教學要求與原有大綱有較大不同,如果仍延緩原有習慣,課時量就可能不夠。又如,過去習慣要求學生完成教材全部習題(包括練習和複習題),但新教材卻有些習題很多學生不會做,于是有人認為教材習題太難。事實上,高中數學課程标準要求,數學課程要适應人性選擇,對具有不同數學水平的學生,要求也應有所不同。例如,教材中的習題和複習題中的A組題應要求所有學生完成,但B組題較難,一般隻要求數學基礎較好的學生選做即可,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3、對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的關系及具體内容的界定不夠清晰。例如,高中幾何分“立體幾何”和“解析幾何”兩部分。“立體幾何”分“立體幾何初步”和“空間中的向量與立體幾何”;“解析幾何”分“平面解析幾何初步”和“圓錐曲線與方程”。必修課程僅要求學生掌握“立體幾何初步”和“平面解析幾何初步”,其定位是清楚的。“立體幾何初步”以三個載體(三視圖、直觀圖、點線面的位置關系)幫助學生認識空間圖形及其位置關系,建立空間想象能力,并在幾何直觀的基礎上,初步形成對空間圖形的邏輯推理能力。這對于隻希望在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的學生來說,已經達到基本要求。而對于希望在理工(包括部分經濟類)等方面發展的學生,還需要學習“空間中的向量與立體幾何”。這部分内容借助向量定量地處理空間圖形的位置關系與度量問題。向量既是幾何對象,又是代數對象,還有很好的物理背景,自然成為搭建幾何和代數聯系的一座橋梁。在教學中,我們應關注不同内容定位差異,按照《标準》對不同内容的要求,避免在必修課程要學生達到選修課要求,加重負擔的情況出現。

  4、為了更好地深入研究高中數學課程标準,把握好新課程的教學要求。教師在研究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标準中,應努力領會其基本理念和目标,掌握課程設計思路,熟悉必修課程的内容标準,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新教材的教學從“知識傳授”的傳統模式轉變到“以學生為主體”的參與模式,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良好的思維品質的養成,注重學生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是其根本所在。在實踐中,應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靈活使用教材,設計新的教學過程,把數學知識轉化為激發學生的“藥引”, 引發學生的進取心和求知欲。

  二、教學心得體會

  總體目标中提出的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本人認為可以簡單的這樣表述:數學知識是“數與形以及演繹”的知識。所謂數學事實指的是能運用數學及其方法去解決的現實世界的實際問題,數學活動經驗則是通過數學活動逐步積累起來的。

  1、基本的數學思想

  基本數學思想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即“符号與變換的思想”、“集合與對應的思想” 和“公理化與結構的思想”,這三者構成了數學思想的最高層次。對中學而言,大緻可分為十個方面:即符号思想、映射思想、化歸思想、分解思想、轉換思想、參數思想、歸納思想、類比思想、演繹思想和模型思想。聖于這些基本思想,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注意滲透,不必要進行理論概括。而所謂數學方法則與數學思想互為表裡、密切相關,兩者都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反過來又促進知識的深化及形成能力。方法,是實施思想的技術手段;而思想,則是對應方法的精神實質和理論根據。

  2、重視數學思維方法

  高中數學應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着是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數學思維的特性:概括性、問題性、相似性。數學思維的結構和形式:結構是一個多因素的動态關聯系統,可分成四個方面:數學思維的内容(材料與結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維方法)以及個性品質(包括智力與非智力因互素的臨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為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三種類型。

  3、應用數學的意識

  這個提法是以前大綱所沒有的,這幾年頗為流行,未見專門的說明。結合當前課改的實際情況,可以理解為“理論聯系實際”在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或者理解為新大綱理念的“在解決問題中學習”的深化。新舊教材中,都配備有所謂的應用題,有許多内容已經很陳舊,與現實生活相差甚遠。結合實際重新編寫應用題隻是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的一部分,而絕非全部;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主要是指在教與學觀念轉變的前提下,突出主動學習、主動探究。教師有責任拓寬學生主動學習的時空,指導學生撷取現實生活中有助于數學學習的花朵、啟迪學生的應用意識,而學生則能自己主動探索,自己提問題、自己想、自己做,從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以及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

  4、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

  高中數學課程應提倡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内容的有機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則是有利于學生認識數學的本質。在保證筆算訓練的全體細緻,盡可能的使用科學型計算器、各種數學教育技術平台,加強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結合,鼓勵學生運用計算機、計算器等進行探索和發現。

  5、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高中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内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态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标,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通過對新課标的學習,我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标的指導思想,深切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發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系,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在日常教學中,就要貫徹新課标的指導思想,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

  三、幾點教學建議

  新課标下的高中數學分必修與選修兩大類,必修有5個模塊,這些内容是每一個高中生都要學習的,無論是畢業後進入社會還是進入大學深造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礎。主要注重打好數學基礎,掌握基本能力。但内容的抽象性、理論性強,在能力要求方面遠高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初中水平,這些都對老師們的理論和實踐水平提出了前所末有的挑戰,雖然筆者學淺,但在一年的新課改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一點心得,給大家幾點建議

  1、依據課标要求,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用教具。

  高中數學課程标準是國家對高中學生在數學領域的基本素質的要求,教材則是實現課程目标,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它是依據課标而編寫的。在教學中,應以課标為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而不是隻教教材。數學教材中存在許多問題,教師應認真理解課标,對教材中不符合課标要求的題目要大膽地删減;對課标要求的重點内容要作适量的補充;對教材中不符合學生實際的題目要作适當的改編。此外,還應全面了解必修與選修内容的聯系,要把握教材的“度”,不應采取一步到位法,如函數性質的教學,要多次接觸,螺旋上升,實行分層教學。

  2、根據實際情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教學是師生之間的對話、溝通、合作、共建的交往活動。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面對新課程,教師應改變舊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成為學生學習知識建構的指導者和促進者。在高中數學新課程的實施中,教師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氣氛,傾聽學生的回答并适度評價,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時間與空間,激發學生探求新知識的興趣。教師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探究學習,領會數學思想方法,構建知識,訓練技能,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

  同時,對于傳統的行之有效的教學經驗,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傳統的聽課理解、模仿記憶、練習作業等,仍然是當前高中數學學習的主要形式。可以對傳統的學習方式适當改造,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鼓勵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積極思考,探索規律。這樣既解決了課時不足問題又解決了教材編排存在的漏洞問題。

  3、适應新課标的要求,靈活運用信息技術教學。

  多媒體教學相對于傳統教學手段而言,直觀新穎,能有效利用情景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潛能,使有意識的學習活動和無意識的學習活動相結合。不僅豐富了教學内容,也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學生求知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在教學中,把抽象的數學概念作形象化處理,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尤為重要。如: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5“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應用“例題解不等式(ⅹ-1)(ⅹ-2)(ⅹ-3)>0用數學軟件或圖形計算機作出函數y=(ⅹ-1)(ⅹ-2)(ⅹ-3)的圖像,并追蹤圖像上的點的坐标,可以近似直觀看出不等式的解集。如果沒有采用這種解題方法,必須經過三步複雜的解題步驟才能完成,而且圖像相當複雜。

  “書越來越難教”,這是大多數老師的感慨。如何在新課标下運用新的理念,解決新課标下高中教學存在的問題,真正地達到新課标的要求還需我們不斷努力地摸索出新的教學方式,改變教學理念,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我們隻有邊實踐邊反思邊改進,努力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才能找到更适合學生終身發展的教學方法。新課程向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也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機遇,我們應該把握住這次機會,和學生共同進步

  學習《新課标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9

  通過觀看由經驗豐富的史中甯老師為我們解讀新課标的視頻,我感到受益匪淺,無論我們是教授哪個年級,認真了解新課标的指向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在聽這個課程的過程當中特别認真,不想自己錯過每一個要點,學習過後,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體悟。

  首先,作為一門學科的教師,新課标是我們教授課程的依據,在新課标的指引下,我們對學生的教學才更有針對性和指向性。其次,把握好新課标,我們就能更好的指引學生去學習。

  其次,在本次學習的過程當中,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依然要重視教材。

  教師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都會存在忽視教材的行為,作為教師,為了過分的追求課堂效率或者是希望學生熟練某個知識點,在授課的過程當中可能就會脫離課本去講授新課。結果就會導緻學生在考場上遇到幾乎和書上一模一樣的知識點和考題的時候,很多學生會出現答不出來的現象。我們為了追求拔高、效率等往往就會忽視課本。有時候為了讓學生掌握某一個知識點就會刻意的讓學生通過反複的做題去實現。之後為了拔高這個知識點也會讓學生做更多類型題。這樣做确實對學生掌握知識點有幫助,但是到了考試的'時候,面對考卷上一些同類型知識點的考題,很多學生并不能很好的掌握。

  這一點值得我們去反思,如果我們仔細去研讀教材,我們就會發現我們能在考場上遇到的知識點,我們的書本基本都是覆蓋的,另外我們的教材設計的教學模式對于我們學生的成長也是非常有利的。我們不能單單為了傳授知識點或者是呈現良好的課堂效果而忽視課本。

  (二)另外我們還要不斷的轉換教學思想,真正的做到以學生為主。

  把課堂還給學生這個話題在很早以前就提出來了,但是在具體的執行當中,我們還是會因為各種原因導緻課堂還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大部分教師都會存在對學生“不放心”的行為。沒有辦法真正的放手讓學生去主導課堂,這樣就會導緻教師在一節課的過程當中過得很“充實”,但是學生除了機械的學習和被動的掌握一些知識點外,并沒有真正的去學會知識更甚至于無法将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被動的學習可能是會培養出一批做題高手,但是實際從長遠的角度去看,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的開闊和整體的發展。

  這也要求我們一定是要轉變思想,真正的做到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模式

  (三)我們要改變舊的學生評價體系

  學生都是單純的孩子,作為教師我們要有更多的耐心去教授孩子。這也要求我們在去評價一個學生的過程當中,不能隻看到學生的成績的好壞,而要多方位的去了解學生的特點,多去鼓勵和激發學生的興趣,将學生的優勢和學習結合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也要求我們多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學生,不斷的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

  總之在教育的過程當中,我們每位教師不要不斷的創新,去改變過去不合時宜的傳統模式,不斷的去摸索新型的教學模式,真正的去發展我們的每一位學生。

  學習《新課标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10

  通過本次新課标網絡培訓,我對于數學課程有了更加系統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兩點收獲:

  一、對數學核心素養的本質理解

  數學不僅隻是運算和推理的工具,還是表達和交流的語言。數學的三大基本思想:抽象、推理、模型。數學研究過程是通過抽象得到數學研究對象,通過推理得到數學結論,

  通過模型搭建數學與現實世界的橋梁。而數學核心素養可以表述為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數學眼光的内核是數學抽象,它體現了數學的般性;數學思維的内核是邏輯推理,它體現了數學的嚴謹性;數學語言的内核是數學模型,它體現了數學學科應用的廣泛性。因此對數學核素養的發展應該貫穿學生數學學習的始終,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過程也是數學思想培養的過程,這也許在節課的教育中實現不了,但應當作為教師數學教育的“魂”,這将為學生提供正視和探究世界的方法。

  二、對未來數學課程方向的把握

  本次課标修訂的兩大要點: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實現學科融合的教育要求。這說明未來數學課程将會聚焦于學科育人和跨學科教學,也是我們線數學教師應當緻力于研究的大方向。

  對于數學學科而言,我們應該注意到四基、四能與核心素養的有機結合,在課程内容結構化調整的基礎上把握好每個内容領域的核心概念,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理解數學知識與方法,培養數學核心素養。同時,新課标對各個内容領域都進了細微調整,最大的變化在于增加了“代數推理”,增強了“幾何直觀”。如何基于兩個代數基本事實,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滲透代數推理?如何設計“尺規作圖”的.教學内容,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對于圖形的直覺?

  三、今後的努力方向

  整體設計,分步實施。集體備課,同學段老師備課,同級老師備課,是每一位老師理解每一個内容在整個初中數學中的地位,知道前後知識的聯系,能夠更好的把握。

  關注學生,不僅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還要關注學生到底獲得了多少。

  總之,本次學習,讓我充分認識在以後教育教學工作中,更應該吃透課标,提專業素養,為培養國家所需的新時代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

  學習《新課标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11

  近幾天終于靜下心來把2022年版的數學新課程标準認真地讀了一遍,回想起再上一次認真看課标,應該是在2014年的時候,那時為了參加數學教師基本功比賽而把它通讀了一遍。課标是什麼?有什麼用?就為了比賽而看的複習資料嗎?我在反思。

  課标是學科教學的指導性文件,是編寫教材和進行教學的依據,它不是教師的複習資料,它是我們讀懂教材的重要前提。如果教師不了解課程編寫的理念,就無法正确地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也無法在教學中實現“新課标”的要求。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們(特别是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總有類似的疑惑:現在的教材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呢?新教材改來改去還不如舊版教材好用?我們讀書的時候就簡單幾個公式能搞定的内容,現在為什麼要弄得那麼複雜呢?現在的教材裡什麼概念都沒有,我也不知道該怎麼教,教什麼,學生也說不清自己學了什麼?為什麼考試的方向總與教學方向脫軌……當遇到各種各樣的疑問時,老師們會相互讨論、相互請教,也會打開教學參考書,反複斟酌教參上的要求和建議,但我們很少會想到去看看課标怎麼說,因為在我們心裡課标更像是一本“珍藏的'寶典”,而不是教學的“實用工具書”。這次再讀新課标,我發現在我們教學中的很多疑團,其實都能在課标裡面找到根源。

  1、為什麼現在的數學教材總缺少概念?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強調要逐步形成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而核心素養是具有階段性的,不同階段應該有不同的表現,我對比了在小學階段和初中階段核心素養的主要表現,發現了在小學中,核心素養表現為數感、量感和符号意識,在初中階段就把這三點轉換為抽象能力。對此我是這樣理解的:數感、量感和符号意識都是屬于直觀感知、直觀感悟,看不到、摸不着但又真實的存在,而數學概念是屬于一種抽象的思維。在小學階段,我們一般不必用概念對數學知識進行陳述和定性,當在小學課本裡滲入了概念,往往會造成過多強調知識的記憶、模仿,從而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的發展。在小學數學課堂裡,我們要做的是通過各種實踐活動、探究活動、操作活動,讓學生用手觸摸數學、用眼睛觀察數學、用心感受數學、用自己的語言表述數學,這就是小學生數感、量感、符号意識建立的重要過程,也是初中階段培養學生抽象能力和應用意識的經驗基礎。所以我們看到現在的數學教材中幾乎看不到一些傳統的、規範的概念,即便有一些,但這些概念的表述都是很直觀化,與小學生的思維方式是相符合的,如百分數的概念在教科書上是這樣表達的:像84%,28%,90%,117。5%…這樣的數叫作百分數。所以,老師們不用再去糾結要不要在課堂上把數學概念歸納出來,要不要讓學生死記硬背各種概念,我們要的是讓小學數學帶有一點“懸念”,給孩子們留下發掘的空間。

  2、為什麼期末考試的題目經常與課本練習不對應?

  近幾年六年級期末考試的出題方向确定讓不少六年級的數學老師“驚喜連連”、“心有餘悸”…甚至懷疑出這樣的題目,期末還有複習的必要嗎?為什麼會這樣的呢?在課标中的關于學業水平考試的部分就給了我們明确的答案:命題原則堅持素養立意,突顯育人導向。适當提高應用性、探究性和綜合性試題的比例,題目設置要注重創設真實情境,提出有意義的問題,實現對核心素養導向的義務教育教學課程學業質量的全面考查。在這我覺得有一個詞在閃亮着——育人,我們是要“育人”而不是“育分”,“育分”體現在結果,“育人”則體現在過程。我認為這樣的考試導向,更加體現了核心素養的整體性的和一緻性。以前有些老師可能總會加快進度把每個學期的新課完成,盡可能騰出更多的時間進行複習,希望通過刷題刷出考試分數的“最高記錄”,實現教師教學的“最高價值”。而這種命題方向的改變正好敲醒我們要改變錯誤的教學觀念、考試觀念,光靠刷題是刷不出學生的核心素養,自然就應付不了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考試命題,想讓學生考得好,唯有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上下苦功,真正實施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活動。

  3、為什麼數學課的課時安排那麼少,而每節課的教學内容卻那麼多?

  我們正處于大數據年代、智能化時代,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信息、技術都是日新月異的,我們不可能回到“慢慢來”、“逐一學”的時代,我們更需要改變自己适應社會。如何實現“大容量”教學呢?在新一版的數學課标中就有明确的提示,我們發現新課标更加強調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融合,也新增了關于主題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等新興的教學方式,還有提出推進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等。從幾這方面可以看出,以後學生的數學學習無論形式也好、内容也好都不會是在“單獨”存在和發展,更不能将數學的學習困在一周5節的時空上,學習内容擴充——學習形式擴充——學習空間擴充這是未來數學教學必然的發展趨勢。因此,我們現在需要不斷更新我們的教學技能,将最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技能、教學方式融合在我們的教學實踐當中。

  課标是縱向、橫向結合分析義務教育階段數學學習課程的性質、任務、教學目的,是從教材編寫者、一線老師、學生等多維度去研究數學。看似離教師們很遠的“新課标”就藏在每一個例題、每一個練習的背後,就展現在每一堂課的教學中。所以深入學習“新課标”,從課程的理念上讀懂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學的方向和目标,對于我們教學工作有着重要的意義。我深信在我們教學生涯的不同階段研讀課标,都會獲得不一樣的感悟,受到不一樣的啟發。

  學習《新課标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12

  《義務教育課程标準(2022)》中指出:設計豐富多樣的習題,滿足鞏固、複習、應用、拓展的學習需要;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滿足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習需要;滿足不同完成作業方式的需要,如綜合與實踐的習題可以包括查閱資料、校外調查、自主探索等。

  教師的課堂教學固然很重要,但是對于作業的設計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合理的設計作業,不僅可以讓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還能提高他們的數學綜合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進行課後作業設計時一定要融入更多的趣味和實踐性内容。這樣才能提高小學生的參與度,達到訓練的真正目的。本文根據小學數學的實例來進行作業設計,并通過高質量的作業設計來提升小學數學的綜合教學效果,也讓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鍛煉。

  下面我就談談對作業設計的幾點思考。

  一、設計生活調查實踐的作業。

  作業設計的方法和思路很多,我們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特點和認知有針對性的開展作業設計。我們教師應設計多樣化的作業訓練,來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并對知識進行吸收和消化。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可以逐步提高作業難度,先易後難。

  如:在小學二年級的數學中,我們所學習的“千克和“克”,這些重量的計量單位,教師可以讓學生學習稱物品,廚房的雞蛋、鹽、饅頭等它們的重量,還可以稱一些大件物品的重量。還可以到超市進行調查實踐,自己選種了某種商品,可以先估算他們的.重量,在估算時也需要加上重量單位,有的是用千克來表示,有的是用克來表示。最後再讓售貨員稱,根據實際重量來進一步理解千克和克的運用。一些大件物品、重的一般都用千克表示,一些小的商品、輕的都用克來表示。也可以跟自己的估算進行對比,找出差距。隻有經過親自調查實踐才能真正的理解知識,實踐是檢驗真理的一切标準。

  二、設計動手探究的作業。

  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安排一些動手探究的作用類型,既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還能鍛煉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了軸對稱圖形時,很多學生在遇到這一類型的題目時,經常會出錯。有時候單純的講解概念很多學生似懂非懂,但是教師要設計一些動手探究的作業,學生就會明白很多。

  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課下自己動手剪出一張長方形的紙、一張正方形的紙、畫出一張圓形的圖形,讓學生找出對稱軸并以此為中心進行對折,如果上下、左右能夠完全重合就是軸對稱圖形。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發現這三種圖形都能完全重合。還可以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圖形不是軸對稱圖形?例如:一條小魚的圖片、一個台燈的圖片、一個鉛筆的圖片等,讓學生思考一下是不是軸對稱圖形,經過學生思考和分析得出結論這幾個都不是軸對稱圖形。通過這樣的作業設計讓學生不僅輕松掌握了知識,還推動了教學效果。

  三、設計小組合作的作業。

  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提升作業的難度。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可以設計多樣化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讨論和探究,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遇到不同的想法時可以互換思維,學生的思維也越來越靈敏,能夠從多方面考慮問題。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合作探究的實踐性作業,讓小組合作發揮應有的作用。

  如:在二年級的數學課本中,他們學習了統計知識,教師可以給他們布置一些統計的知識。可以根據家庭住址給學生分組,要求他們放學後可以在一起進行合作,每個小組選出組長,組長負責并給組員分配任務。例如:可以讓小組統計一個小時内校門口有多少量小轎車經過、多少量電動車經過、多少量自行車經過、多少量三輪車經過,每個組員統計各自的數據,組長負責制作表格和統計數據,最後由組長彙報和總結。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對統計知識進行了掌握。在學生完成了統計作業以後,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通過統計哪種車輛出現的最多?電動車和自行車一共有多少車輛?這兩者比小轎車多多少?等,可以讓學生自問自答。這樣通過統計數據、提出問題、生成報告,這樣的實踐不僅讓學生鞏固了知識,還提高了他們的統計數據能力、分析能力和總結能力。也讓他們的數學綜合能力得以提高。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教學效果。

  有效的課後作業設計,不僅可以讓數學教學有效開展,還能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們要不斷變革和創新作業設計的思路和方法,注重數學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多安排生活調查作業、實踐探究作業以及小組合作的作業,這樣讓學生在理解課本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将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也能從生活中找出數學問題,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這樣的作業設計才能發揮真正的作用。

  學習《新課标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13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标準(2022)》中規定:小學課程内容分為四個部分: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其中對于綜合與實踐部分的描述是:“綜合與實踐是小學數學重要領域。實際情境和真實問題中,運用數和其他的知識與方法,經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悟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知識之間數學與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之間的聯系累活動經驗,感悟思想方法,形成和發展模型意識、創新意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和發展核心素養。”

  下面,我通過學習新課标結合自己實際教學情況,談談在“綜合與實踐”領域中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一些思考。

  特級教師華應龍在他解讀新課标的講座中提到:在小學課程内容中,綜合與實踐一直處于一個比較尴尬的地位,很多老師不教或者不會教,考的時候不考也沒法考,導緻這一部分的教學根本就沒有落實到實處。這句話确實戳中了痛處,實際上,在我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的綜合與實踐的教學确實是直接被忽略的,認為耗時太長,學生能力有限,不考就無需浪費太多時間。在初步學習完新課标之後,對于今後綜合與實踐部分的教學有了一些新的認識,也認識到強調綜合與實踐學習對于學生核心素養形成的重要性。

  一、進一步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小學階段,“綜合與實踐”以主題活動為主,區别與常規教學,主題活動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思考進行主題活動的過程中會出現哪些問題,需要解決哪些問題,要用到哪些知識。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彰顯,學生的參與感也會更強。

  比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位置與方向(三)》時,我繪制了一幅學校的大緻的平面圖作為教學背景,創設“尋寶”的遊戲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背景中學習新的知識,但是學校平面圖的作用僅限于激發學生學習如何确定物體的位置這個知識點,别無它用。結合新課标中的教學實例,可以融合六年級下冊比例尺的知識,組織學生繪制學校平面圖,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挑戰,但也是全面考核和評價學生學生核心素養形成和發展的絕佳契機。

  二、強化數學知識之間的縱向聯系。

  以繪制學校平面圖這個主題活動為例,在測量學校實際面積之前,學生可以合理估計學校的相關數據,這是對測量知識的回顧,也是新課标中提出的一個新概念“量感”的積累。根據位置與方向的知識,确定學校的布局,綜合比例尺的知識,選取合适的.比例尺,最終将學校平面圖繪制在紙上,既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也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知識不在局限于書本和課堂,而是融入了學生的生活,讓學生開始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

  三、打通學科間的壁壘,創新教學模式。

  新課标中指出“主題活動分為兩類:第一類,融入數學知識學習的主題活動。第二類,運用數學知識及其他學科知識的主題活動。活動中,學生将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數學知識的價值,以及數學與其他學科的關聯。”在現實生活中,所有學科的知識都不是獨立存在的,知識的橫向聯結在現實世界中随處可見,跨學科的主題活動能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激發探索力和創造力,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力。

  如在教學《圖形的運動(三)》時,利用圖形的旋轉,結合軸對稱的知識,可以繪制美麗的圖案。數學和美術的有機融合,巧妙地運用藝術元素,将抽象的數學問題和視覺圖像相結合,實現數學問題與圖形的相互轉化和相互滲透,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教學複式折線統計圖時,結合書上提供的上海十年間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折線統計圖,在對比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數據的基礎上,結合“二孩”和人口老齡化的話題,引導學生通過數學思維思考當前社會存在的社會問題。

  四、關注全體學生,進行有效評價,激發學習興趣。

  普通的常規教學整體性比較強,知識之間有一定的關聯性,有部分基礎較弱的學生會因為對新知教學消化能力不強而失去繼續探究的熱情。但是綜合與實踐的學習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又依托小組分工合作的學習形成,加上任務難易程度能覆蓋所有層次的學生,這樣就能保證每名學生在實踐中有事可做,極大地增強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的參與感。教師在學生進行綜合與實踐學習的過程中,應充分關注到全體學生,尤其是對數學有畏難情緒的學生,重視過程性的評價,重視差異化的評價,使學生能在學習中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核心素養的形成。

  學生面對的現實世界是不确定的,充滿變數的,“綜合與實踐”的學習為學生提供一個在真實情境下用數學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的機會,建立了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的聯系,強化了學科知識與現實世界的溝通,讓學生在活動中激發創造力,增強求知欲。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應注重進行合理完整的設計,強化小組合作的作用,注重多元評價,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習《新課标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14

  在當前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學數學的新課标有了巨大的變化,現在的小學數學對于學生來說,到底是一門怎樣的課程呢?這次通過參加王儒校長對新課标的講讀,我對小學數學新課标有了更深的理解,現結合具體的工作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對比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靈活使用教學方法

  我認為正确理解課程标準的基本理念是教好學的關鍵,因為基本理念是教學的導航。強調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注重的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态度和思想教育。這就更加要求教師注意學生學習的情感态度,靈活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不同的發展。

  二、抓好“四基”是發展學生數學的關鍵

  以前在卷面分析時,我們經常提到雙基的落實情況,現在可要說四基了,新加進來的兩基我覺得很有時代氣息。我覺得抓好“四基”是發展學生數學的關鍵。因為,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在實際操作中去體會數學,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為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注意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的習慣

  數學來源實際生活,教師要培養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出發,從平時看得見、摸得着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教師除了讓學生将書本中的知識與生活聯系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去發現身邊的數學,記下身邊的數學,靈活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去思考問題,養成應用數學的習慣。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正确、深入理解新課标思想,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在學習數學中享受數學的樂趣。

  學習《新課标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15

  在李慶海名師的帶領下,工作室成員對《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标準》(2022版本)進行了系統的研讀。新課标的學習,像為我們一線教師亮了燈塔。在燈塔的指引下,我們如何進行課程實施呢?以下是我研讀後的一些感悟:

  一、教學目标:重核心素養

  在制定教學目标時,把“四基”、“四能”和核心素養進行有機融合。在引導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同時,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在分析問題的同時,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在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更高的标準,促使我們備課的時候要注意學生核心素養整體和階段保持一緻。我們在制定教學目标時,應該先依據核心素養的内涵和學生的階段性表現,結合教學内容,全面分析單元整體設計目标,再圍繞目标細化課時目标。

  如在進行集備《分數的意義》時,我們要先對整個單元教材進行解讀,俯瞰整個單元所有的知識網絡,定好單元教學目标。學好《分數的意義》這一内容,對分數單位和單位“1”理解透徹,對于學習真分數假分數很有好處。學好《分數與除法》,分數的基本性質包括後面的約分、通分以及分數和小數的互化也會學得輕松。因此把整個單元的重點課定在了《分數的意義》和《分數與除法》,細化體現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标。

  二、教學内容:重結構化

  在教學内容上,注重教學内容的結構化。在教學中要重視教學内容的整體分析,幫助學生建立有數學學科本質、利于未來學習的結構化的教學體系。在廣度上,要了解知識的來源和學習需求,和舊知、新知的關聯。這樣學生的學習會感受到學習的必要性和關聯性,對學習産生更大的興趣。在深度上,強化對知識本質的理解,建立有意義的知識結構,這也更容易掌握知識,一脈相承。

  如集備《分數的意義》時,就非常強調數體系的結構化。以前學習整數時強調數量,學習分數強調等分,但是計數單位才是構建數的基礎。因此備課時非常重視分數的計數單位就是分數單位。

  三、教學方式:重引發思考

  在教學中,我們要多去思考和探索引發學生思考的教學方式,注重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互動式等,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主題式教學和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教學活動等。

  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具體談一談以下兩種學習方式的應用:

  (一)主題式學習:在測量課程中的開展

  測量課程,許多孩子學習起來比較累,特别表現就是量感薄弱。量感包含測量的單位和量的多少,是對測量單位和物體數量的綜合感知。量感薄弱主要體現在三方面:第一是對物體測量的估量缺失,常常不知道如何估量,缺少利用“參照物”進行估量的意識;第二是對測量單位的選擇模糊,尤其是當現實中的物體縮小影印在書本上後,缺少将書本圖片與生活實物對接的意識。第三是對“大量”感知薄弱,難以建立感覺。

  究其原因,在傳統測量課程教學中,教學内容以“紙上談兵”為主,孩子沒有在具體的情景中對實物進行親手測量和相關實踐活動,缺乏對知識的體驗和積累,量感薄弱。而且教學模式往往是以教師為主,師組織教學,生接受性學習。學生雖然掌握了學習技能但是缺乏主動提出、設計、解決、反思問題的能力,缺乏解決問題的策略和創新能力。

  主題式學習的優點恰好可以彌補傳統課程中測量教學的弱勢。在以主題式活動為載體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經曆了解決問題的全過程,獲得數學活動經驗,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它也是解決數學測量内容的抽象性與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認識水平之間矛盾的重要手段,大量的動手估測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并且在活動過程中不斷使用比較來進行估測并進行調整的學習策略,增強孩子的量感和數學核心素養。

  (二)生問學習:在教學中的開展

  在真實的情境中提出能引發數學思考的數學問題,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提出合理問題。要讓學生提出好問題,首先要提高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引導孩子學會觀察比較事物的新、奇特質,問新奇元素;聯系前後知識的異同,問認知沖突;尋找自主學習後的困難等,問障礙之處。接着,在課堂上解決學生的問題,問題多,我們要抓住關鍵問題,構建課堂活動的框架;細化關鍵活動,突破孩子的疑難;在關鍵練習處設置變式,生生溝通中拓寬學習的思路。孩子們這麼多精彩的問題,有一些沒法在課堂上研究的,可延伸到課後,讓孩子們合作挑戰自己的問題,建立學習圈,分工合作解決問題;開設發布會,表達補充我們的研究過程和結果;有一些短時間不能解決的問題,做長研究,積累知識來研究。通過提問、解問、拓問,學習就是孩子自己的事了,積極主動的學習讓孩子發揮能動性,提升數學核心素養。

  學習《新課标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16

  我學習了“小學數學新課标解讀”,讓我受益匪淺。通過這次學習,我得到了許多收獲,既增長了理論知識,又對工作有很大啟示。課程标準向我們展示了全新的理念,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新觀念。我深深的感受到要不斷的學習,樹立終身學的意識,立足于自己的本職工作,加強培訓學習,轉變觀念,投入課改,才能真正走進新課程。下面我就談一下學習後的一些心得:

  一、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我國加入WTO後,教育理念、教學内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都面臨前所未有的沖擊。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介入,給教師以新的挑戰。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教師的這桶水隻有不斷學習,不斷更新,時時給自己"充電",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努力成為學習型、研究型教師,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才能是“一桶活水”。所以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就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否則,就無法适應時代的要求。

  二、深刻理解新課标,以不變應萬變。

  從課标中,我更加了解到《數學課程标準》在各方面的變革。小學數學課程标準充分體現了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創新方法,力求減負等特點。數學課程标準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标、内容标準到實施建議都更加準确、規範、明了和全面。新課标經過了10年的不斷實踐總結比20xx版的新課标有了如下八點變化:

  1、總體框架結構的變化;

  2、關于數學觀的變化;

  3、基本理念的變化;

  4、課程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

  5、“雙基”變“四基”;

  6、四個領域名稱的變化;

  7、課程内容的變化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統性和邏輯性。其中讓我影響最深的是:基本理念的變化,20xx年版“兩句話”: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良好的數學教育”它強調的是數學教育,而不是數學内容,比20x版的說法意義更加廣,它不僅獲得了數學知識,還獲得了數學思想,這對一個人的終身發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機遇與挑戰并存,我們隻有終身學習,終身研究,才能超越現在,走向未來。

  學習《新課标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17

  近期,《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标準(2022年版)》(以下稱新課标)公布,各地均通過不同形式開展學習新課标的活動。經過對新課标的線上學習和線下研讀,我收獲頗深,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課标新舊交替,鞏固認知

  通過學習,我不僅夯實和重溫了課程标準的老内容,更是解讀了2022版新課标的新增内容和導向。最新出版的新課标的指導思想中的基本理念和結構特征,與2011年版的有一些理念和内容上的變化。在基本理念中體現了“逐步形成适應終身發展需求的核心素養”,要設計體現結構化特征的課程内容,重點對内容進行結構化的整合。在探索激勵學習和改進教學的評價中,新課标要求通過學業質量的标準的構建,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養的具體表現,形成階段性評價。

  二、理論與實踐,互相促進

  我發現新課标并不是高不可及的“高大上”的标準,史甯中教授把專業理論化成通俗易懂的概念,為我們講解内容結構化的'教學變革。結合實踐來解釋主題結構化的意義。“教”是學校和老師的基本職責,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會”。聽了史甯中教授的講座,我明白了課程内容結構化就是對學習内容的整體理解,對學生學習的整體把握,從基于單元的整體分析,對關鍵内容的深度探究,然後再通過核心概念的感悟,和知識與方法的遷移,促進學生整體發展,逐步形成核心素養。我們整體把握了教材,我們就把握了如何去“教”,我們把握了如何去“教”,學生才能更好的去“學”。

  三、在課程标準引領下落實核心素養

  提到“數學核心素養”其實我們并不陌生,近幾年“核心素養”一直是各類教研培訓的熱門話題。在此之前我對“核心素養”的理解僅僅停留在“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運算能力”、“直觀想象”、“數據分析”這六個方面以及10個關鍵詞。“核心素養”的概念在我頭腦中還是很空泛的。今天聽了史甯中教授的解讀,我才明白數學核心素養是在學生本人參與的數學活動中,逐步形成發展的。這就完全颠覆了傳統課堂,比如《乘法分配律》用一節計算課的集訓就能提升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掌握和應用。核心素養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這要求老師滲透在每一節課,每一節課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圍繞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而展開。這次新課标的修訂就是要讓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真正落實。

  四、對未來數學課程研究方向的把握

  本次課标修訂的兩大要點: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實現學科融合的教育要求。這說明未來數學課程将會聚焦于學科育人和跨學科教學,也是我們一線數學教師應當緻力于研究的大方向。

  通過本次學習,我更加明确了要堅持育人導向。數學教育承載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素質教育功能,數學作為基礎類學科作用重要,它的應用可滲透到現代社會的各個方面,對于社會生産力的發展意義重大。而數學素養在其中極為重要,在基礎教育階段我們應該特别要注意素養的形成,即在潛移默化中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針對小學階段孩子的特點,我們小學階段更應該在教學實際中側重于經驗的感悟等。

  本次學習,讓我充分認識在以後教育教學工作中,更應該吃透課标,提高專業素養,為培養國家所需的新時代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

  學習《新課标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18

  教育部頒發了義務教務課程标準,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新理念,同時,全國各地紛紛開始了課改實驗,為此,我校數學研組也組織全體數學教師進行課程标準的學習,并要求教師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将新課标落到實處。通過教學時間和本人的教學昂,下面就學習新數學課程标準,談一談我的一點體和做法:

  一、新課程标準下的教學中失身應相互溝通和交流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以“教”為中心,學生圍繞教師轉。教師是知識的占有者和傳授者,是權威;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溝通與交流,課堂中“雙邊活動”變成了“單邊活動”。另外以教為基礎,先教後學。學生隻是跟着教師學,學生的學變成了複制。缺乏主動和創造精神。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相應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内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在新課程标準下的數學教學,對教師而言,意味着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上課不是單項的輸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同時交往也意味着教師角色定位的轉換,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發展的促進者。當師生之間建立起溫馨的情誼,課堂教學氛圍必然輕松學生對信息的感受性、反映的敏捷性以及思維的活躍程度都出狀态。同時,教師也會從良好的師生關系中,從學生對自己的期待中,受到強力的感染,從而真正體會到教學工義和樂趣。感受性、反映的敏捷性以及思維的活躍程度都處于态。同時,教師也會從良好的師生關系中,從學生對自己的熱待中,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真正體會到教學工作的意義和樂

  二、新課标标準下教師應充分理解和信任學生

  以往的教學中,由于教師缺乏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充分信任,時,課上教師說得多、重複的地方多,給學生說的機會并不多。講為主的數學教學過程,占用了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的時間,使為課堂上的獨奏者,學生隻是聽衆、觀衆,這大大地剝奪了學生地位。其實,在走進課堂前,每個學生的頭腦中都充滿着各的先前經驗和積累,他們有對問題的看法和理解,這就要求教程标準下要轉變觀念,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讨、交流,讓他們的問題,讓他們有充分發表自己看法和真實想法的機會。從而認識形成技能,并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活潑地、主動地學習。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的:“先生的責教,而在教學生學。”當然,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也不能“放學生說得不全、理解不夠的地方,也要進行必要的引導。以往中,教學在講到某些重難點時,由于對學生學習的潛力估計不中,引導學生逐步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進而發展各種潛力。教師應時時刻刻把這種觀念滲透到教學設計中,準确把握不同類型的課型特征,挖掘出教材隻是背後所蘊涵的思維方式、方法,通過各種形式鞏固和訓練,最終達到學生能自如地運用,真正“會學”目的。當師生之間建立起溫馨的情誼,課堂教學氛圍必然輕松愉快,學生對信息的感受性、反應的敏捷性以及思維的活躍程度都處于最佳狀态。同時,教師也會從良好的師生關系中,從學生對自己的熱愛與期待中,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真正體會到教學工作的意義和樂趣。

  通過學習新課程标準,我又一次深深地感到學生要全面和諧地發展,教育也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全面地推進素質教育,學生要全面和諧的發展,數學學科也要随着各方面的發展而改變内容及教學方法。總之,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我們應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水平,讓自己跟上時代的步伐,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學習《新課标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19

  一、從雙基到四基

  雙基:52年提出,63年作為文件,92年進一步強調。

  本世紀初開始的教育教學改革,主要體現在課程改革,源于2001年國家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從理論到實踐,引起了很大的變化。

  形式:從教學大綱到課程标準

  理念:從知識為本到以人為本

  目标:從一維目标到三維目标

  一維目标:知識技能

  三維目标: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态度價值觀

  知識技能:結果性目标

  過程方法:過程性目标

  情感态度價值觀:必要性不言而喻,體現在教育方針之中。

  課程改革的關鍵在于過程性目标,問題也出現在過程性目标。

  在描述過程性目标時,僅僅使用行為動詞,經曆、體驗、探究。基于這樣的描述,過程性目标隻能作為教學目标,不能作為課程目标。

  需要思考:什麼是過程?什麼是結果?

  知識是一種結果,可能是思維的結果,也可能是經驗的結果。

  以知識為本的教育,本質上是一種結果的教育。

  過程是指學生思維的過程和實踐的過程,重視過程是為了培養智慧。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标準》(2011年版)把結果性目标與過程性目标融為一體,把數學課程的過程目标描述為:通過數學的學習,使得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感悟數學的基本思想,積累基本活動經驗。

  從雙基到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從兩能到四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二、從四基到數學核心素養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國家提出素質教育。十八大(十九大)進一步提出: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數學教育的終極目标: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

  數學眼光:數學抽象、直觀抽象;

  數學特征:數學的一般性。

  數學思維:邏輯思維、數學運算;

  數學特征:數學的嚴謹性。

  數學語言:數學模型、數據分析;

  數學特征:應用的`廣泛性。

  三、數學核心素養與十個核心詞

  數學抽象:符号意識、數感

  邏輯推理:推理能力

  數學建模:模型思想

  直觀想象:空間觀念、幾何直觀

  數學計算:運算能力

  數據分析:數據分析觀念

  數學抽象是指通過對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的抽象,得到數學研究對象的素養。

  主要包括:從數量與數量關系、圖形與圖形關系中抽象出數學概念及概念之間的關系。從事物的具體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規律和結構,并用數學語言予以表征。

  最簡單的推理需要三個性質命題:前提命題、論據命題、結論命題。

  有邏輯的推理:演繹推理、歸納推理。有邏輯的推理,命題之間具有傳遞性。

  無邏輯的推理:蘋果是酸的。酸是一種味道。所以蘋果是一種味道。

  學習《新課标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20

  面對課程改革,我們怎樣能讓學生從小就喜歡數學,不怕數學,親近數學,進而願意研究數學呢?新課程标準中提到:有效的數學學習來自于學生對數學活動的參與,而參與的程度與學生學習時産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關。教師應當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數學學習環境,創設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課堂情境,使得他們能夠在其中積極自主地、充滿自信地學習數學,平等地交流各自的數學理解,并通過相互合作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讓學生喜歡數學”是新課标所倡導的目标之一。這麼一句很樸素的話,卻是我夢寐以求的境界。如何讓學生喜歡數學呢?以下是我對新課标學習的一些感悟:

  一、讓學生享受生動有趣的數學

  小學生自控能力差,上課總有一部分學生的思緒還在“閑逛”,靠純粹的課堂組織效果不理想。因此,新課設計是非常重要的'。有意義的、富有情趣的引入能馬上吸引學生的目光,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理,扣住學生的求知心弦,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之很自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态。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寓數學知識教學于遊戲活動之中,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得有趣,學得輕松、學得主動、學得深刻。在遊戲活動中,學生不知不覺學會了新知,鞏固了新知識。在這裡,學生的思想得到了很好的交流,經驗得到了很好的豐富,思維得到了更大的拓展。這樣使學生越來越喜歡數學也使學生越學越有趣,更使學生越學越聰明。

  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數學

  成功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學習上的成功,能夠滿足學生成就動機中的自我提高的需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獲得成就感,産生強烈的新的内驅力,給學習帶來興趣和動力。因此,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嘗試、探索,體驗成功。要承認學生的個别差異,因材施教,善于發現和鼓勵每一個學生進步。讓學生人人都有機會獲得成功,人人都能體驗到不同層次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三、在多元化的評價中體驗成功

  新課标指出:“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态度。”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全面、多元,多用激勵性評語。要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指責,允許學生犯錯。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每個學生的基礎是有差異的,學習數學的進程也會有差别,如果用同一個标準去衡量評價學生的學習,必然要制造出許多的失敗者。因此,評價要因人而異,不要用“同一把尺”,要注重評價個體在原有基礎上的進步,幫其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記得有人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隻要我們時時刻刻把學生放在首位,努力充實自己,讓學生愛學、樂學,必定會獲得教學上的進步。

【學習《新課标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學習《新課标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心得體會03-19

學習《新課标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心得體會02-22

小學數學新課标學習的心得體會06-18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标心得體會05-17

學習《新課标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範文》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03-29

小學數學新課标學習總結11-10

新課标數學五下衆數教學反思01-08

《小學數學新課标》的學習心得體會06-18

《小學數學新課标》學習心得體會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