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瑞文網!

新課标2022小學數學學習心得體會

新課标2022小學數學學習心得體會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新課标2022小學數學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課标2022小學數學學習心得體會1

  今年我有幸參加了新課程标準的學習,通過學習,使我越來越感受到這次課改絕對不僅僅是改變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大改革。傳統的教學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忽視學生思維水平的發展,制約學生多方面的發展:新課程着眼于學生的發展,着眼于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态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發展。我們廣大的教師也應該徹底地洗腦,改變我們現有的課堂教學的模式,适應時代的發展要求。下面我就談一下我的感受:

  一、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改變教學方法。

  新課程标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理念之二是“學生的數學學習内容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這些内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基本理念之三是“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深入、全面地學習課程标準,理解課程标準的精神實質,掌握課程标準的思想内涵,通曉課程标準的整體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鑽研教材,具體、準确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分散難點、突破疑點,從而得心應手地駕弩教材,靈活自如地選擇教法。

  二、教學中教師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從新的課程标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它實際上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教師是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在學習中對學生提供經驗和幫助,做好組織協調工作。教師要想方設法開闊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的思維,要善于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适當地給予一些建議,老師要向學生提供經驗,幫助他們進行判斷、檢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們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要深思熟慮地、周全地統籌學生活動。教學中可讓學生充分讨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會變得開闊,富有獨特性和創造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逐步由過去的“學會”向“會學”轉變。例如《三角形的面積》這節課我就采用了先猜想~論證~歸納教學過程。這樣讓學生在探究中獲得知識,發展思維,培養合作精神,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是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

  三、健全新的評價機制。

  評價不但有終結性的評價,還要有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應該側重的是一個階段後,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發展,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元領域的綜合評價,其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更好的發展,這樣,評價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才會有始有終科學的發揮,學生的發展才能進入良性循環。同時評價的主體從單一轉向多元化、交互化,繼續堅持擴大評價主體,引導學生正确客觀地評價自己,對待他人,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使其健康的成長。

  新的基礎教育課程基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及造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作為教師,一定要解放思想,改變舊的教學觀念,勇于探索,勇于創新,實現課程改革的既定目的。

  新課标2022小學數學學習心得體會2

  今天認真學習了數學的新課标,讓我對課程教材和教育教學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首先對于深層學習有了更深的理解。深度學習是指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圍繞着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意義的過程。

  首先,馬教授詳細介紹了課程内容結構化的依據、進而分析2011版與2022版課标中主題内容結構化整合的具體表現,總結出數學課程内容内容結構化特征:學習内容的整體性、學科本質的一緻性、學生學習的階段性。其次馬教授從結構化可以凸顯内容的關聯,有助于知識與方法的遷移,促進核心素養形成三方面介紹了課程内容結構化的意義和價值。最後,馬教授從單元整體教學角度系統闡述内容結構化教學改革。并以《平行四邊形面積》為例對厘清單元與學習主題的關系、确定單元中的關鍵内容、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詳細介紹。同時指出單元整體教學需以單元為形、學科本質為魂,基于學科本質分析,确定核心概念。

  在教學設計時,要基于數學核心内容選擇挑戰性的核心主題,做好學情分析,學情分析應當針對所學習的内容。要關注不同學生的可能表現,明确基于内容結構化的教學改革方向。

  新課标2022小學數學學習心得體會3

  聆聽了史甯中教授對于新課标的解讀,對于數學課程有了更加系統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兩點收獲:

  一、對數學核心素養的本質理解

  數學不僅隻是運算和推理的工具,還是表達和交流的語言。數學的三大基本思想:抽象、推理、模型。數學研究過程是通過抽象得到數學研究對象,通過推理得到數學結論,通過模型搭建數學與現實世界的橋梁。而數學核心素養可以表述為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數學眼光的内核是數學抽象,它體現了數學的一般性;數學思維的内核是邏輯推理,它體現了數學的嚴謹性;數學語言的内核是數學模型,它體現了數學學科應用的廣泛性。因此對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應該貫穿學生數學學習的始終,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過程也是數學思想培養的過程,這也許在一節課的教育中實現不了,但應當作為教師數學教育的“魂”,這将為學生提供正視和探究世界的方法。

  二、對未來數學課程研究方向的把握

  本次課标修訂的兩大要點: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實現學科融合的教育要求。這說明未來數學課程将會聚焦于學科育人和跨學科教學,也是我們一線數學教師應當緻力于研究的大方向。

  對于數學學科而言,我們應該注意到四基、四能與核心素養的有機結合,在課程内容結構化調整的基礎上把握好每個内容領域的核心概念,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理解數學知識與方法,培養數學核心素養。同時,新課标對各個内容領域都進了細微調整,最大的變化在于增加了“代數推理”,增強了“幾何直觀”。如何基于兩個代數基本事實,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滲透代數推理?如何設計“尺規作圖”的教學内容,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對于圖形的直覺?也是亟待思考的命題。

  新課标2022小學數學學習心得體會4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标準2022年版的發布,引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教育界更是引起了巨大反響。作為教師大家都知道:課标是老師們教學的“指揮棒”,新課标都有哪些變化?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指向性和導向性是什麼?以後的日常教學該怎麼偏重?教學内容有什麼變化?教學目标該作何調整?教學評價是否會有變化等等許多問題都是老師們急需了解的。

  應老師們之所想,4月28日下午,工作室所有成員在蘇老師的引領下,認真學習了新課标的内容。通過學習老師們對新課标有了一定的了解。新課标的修訂堅持目标導向,堅持問題導向,堅持育人導向。和以往相比新課标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優化了課程内容結構,研制了學業質量标準。加強了學段銜接。另外感受最深的是新課标增強了指導性。新課标不僅明确了“為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感覺新課标就是一本特别詳實實用的教學參考。不僅教了,并且教的很具體,讀完以後,老師們感覺可操作性很強,很有抓手。

  新課标明确界定了數學核心素養,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描述現實世界!

  總之,新課标的制定和出台是為了“讓核心素養落地”,我們應認真研究學習新課标,徹底領悟課标精神,讓數學核心素養貫穿于我們的日常教學,讓其生根發芽!

  新課标2022小學數學學習心得體會5

  學習了新課标受益匪淺,尤其優化作業的處理,下面總結了幾種主要形式

  1、閱讀型作業

  有目的、有計劃的讓學生帶着問題閱讀有關的科普知識或科學著作,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領略創造的方法,還能使學生從閱讀中感悟科學家創造知識的人格魅力,體會到數學名人的成就來之不易,必須經過自身的努力才能達到,布置閱讀作業也可指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閱讀相關的書籍,也可網上查閱相關内容,還可讓學生相互之間交流,增加學生的學習途徑。

  2、合作型作業

  數學問題的解決往往可以有不同的方案,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都有可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同時又可以與别人共同讨論不同方案的優缺點,這對于發展學生的解題思路、增強學生的白信心、培養創造性思維十分有利。同時,學生在合作中學會了溝通、互助、分享,這種合作的意識和品質對學生今後的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學生從多種作業的完成過程中體會到數學是生動活潑的學科,不僅有趣,而且用之有效,從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再比如可以設計一些口頭表達作業、指導學生自辦數學小報、參加社會調查和參觀活動等,使他們由被動的“要我做”轉變為主動的“我要做”,從而引起他們做作業的興趣,并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實踐證明,多樣性的作業能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去獨立完成作業,而且學生們相互提建議,使他們充分參與到問題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使厭學學生嘗試去完成作業。

  另外還有開放型,想象型,都很有建樹,值得借鑒和學習。

  新課标2022小學數學學習心得體會6

  一、學案設計中知識點的設計要少而精。

  做到重點問題重點講解,且要舉一反三,追本求源,瞄準知識的生長點。把基礎知識放在首位。上課過程中要注意讓學生進行解題方法及解題過程的總結及整理,并注意知識點的提煉與總結。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這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

  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當好組織者。

  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把機會交給學生,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把課堂放手給學生,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個體嘗試并合作探究,讓學生表現自己,可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精深與魅力,培養學生對數學鑽研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同時激發他們學習的樂趣與積極性,豐富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使學習能力及合作能力均得到提高。

  三、結合實際情況。

  結合實際重新編寫應用題隻是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的一部分,而絕非全部;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主要是指在教與學觀念轉變的前提下,突出主動學習,主動探究。教師需要拓寬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指導學生撷取現實生活中有助于數學學習的例子,啟迪學生的應用意識,而學生則能自己主動探索,自己提問題,自己想,自己做,從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以及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

  四、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小學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态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标,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新課标2022小學數學學習心得體會7

  5月13日上午本人認真聆聽了馬雲鵬教授對《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标準(2022年版)》的詳細解讀,有很多收獲,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一些内容。

  我知道了小學階段核心素養由原來的10個:數感、符号意識、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意識、數據意識、模型意識、應用意識、創新意識,增加為11,增加的一個為:量感。何為量感呢?量感主要是指對事物的可測量屬性及大小關系的直觀感知。知道度量的意義,能夠理解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會針對真實情境選擇合适的度量單位進行度量等。建立量感有助于養成用定量的方法認識和解決問題,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應用意識的經驗基礎。

  我了解了總目标是“三會”: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同時,為了體現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整體性和發展性,根據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将九年的學習時間由原來劃分為三個學段變為劃分為四個學段。涉及到我們小學階段的就是,原來一至三年級是第一學段,四至六年級是第二學段,而現在是每兩個年級為一個學段,小學階段分為三個學段了。小學的6年劃分得更詳細了。

  我明白了課程内容組織得安排上也有很大變化。2011年得課标是以學段為主題,每學段裡面細分為四大領域,而2022年的新課标是以四大領域為主題,在每個領域裡面再細分學段,更重視了知識的整體性和系統性。

  馬教授的解讀非常細緻,而且深入淺出。因為信息量很大,在聽了馬教授解讀的基礎上,後期我還要不斷學習,仔細研讀,用新課标的裡面的新标準,新内容,新理念,新方法來指導自己的教學。

  新課标2022小學數學學習心得體會8

  在教研室侯老師的組織帶領下,我們龍泉鄉中數學組的全體老師積極參加了新課标培訓并觀看了名師的示範課。先有專家引領,後有名師垂範,感覺收貨滿滿,受益良多,下面就分享一下我的幾點感悟:

  一、由于社會的發展,時代發展的需要,要求我們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上要以核心素養為主線來安排教學内容,組織課堂教學,進行課堂評價。

  在課堂上要讓核心素養落地,提升教學質量,要注意以下幾點: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悟”的時間,教師少講,學生多練,讓節奏慢下來,讓學生自己在思維中獲得解決數學問題的一般方法。

  二、設置數學實踐活動,比如用折紙的方法得到角平分線、用折紙的方法找出矩形對角線的垂直平分線……,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發展幾何直觀,獲得數學活動經驗。

  三、重視數學的整體性,使課程内容結構化。讓學生明白“從哪裡來?到哪裡去”,讓學生明白這塊知識的“磚”,要蓋成什麼樣的“房子”,它是“房子”的哪一部分。

  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來增強吸引力。由于學科特點,數學課堂相對比較沉悶,所以教師要千方百計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比如,設置貼近生活的情景、講有趣的數學史或者數學故事、教師诙諧幽默的語言、有趣的數學實踐活動等。

  總之,在新課改的大潮中,我們要認真領悟課改要求,并踐行到行動中去,緊跟時代步伐,為國家培養出合格的接班人。

  新課标2022小學數學學習心得體會9

  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數學教育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更要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理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因此,數學課程應緻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标—要面向全體學生,适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一、新課程下數學教學的特點:

  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不再是以教師為主體的單邊的教學活動,而是師生雙向交流、交往互動、相互溝通、相互補充的過程,是學生圍繞着教師設計的課堂這條主線,思維高速運轉、不斷發展、不斷成熟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應有能力的提高、數學思想方法的形成、成就感的喜悅、創新思維活花的迸射。

  1、重視情景創設,使學生經曆數學知識形成與應用的過程。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結合具體内容,盡量采取“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擴展”的模式展開,教學中要創設按這種模式教學的情景,使學生在經曆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例如“在一個長16米、寬12米的矩形荒地上建造一個花園,要求種植花草的面積是整塊荒地面積的一半,給出你的設計。”這是在講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時的一個開放性問題,學生通過認真思考,設計出許多不同形狀的花園(如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扇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等),這就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總之,新課程中的數學問題應力求源于現實生活,使學生從上學的第一天起,就從心中建立起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天然聯系,感受數學的力量,體驗數學的有用性與挑戰性。

  2、營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氛圍。

  現代教育觀念邁向學習化社會,提倡終身學習,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讓學生學會交流、學會與人共事。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努力讓學生做一做,從做中探索并發現規律,與同伴交流,達到學習經驗共享,并培養合作的意識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鍛煉自己,把思想表達清楚,并聽懂、理解同伴的描述,從而提高表達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例如“字母表示數”中的第一課“a能表示什麼”沒有直接向學生呈現“代數式”的含義及相關的概念,而是讓學生動手用火柴棒搭正方形,在遊戲中經曆探索規律的過程,并用代數式表示出來。體會“為什麼要學習代數式”“代數式是怎樣産生的”,通過活動去獲得代數式的基本含義,形成初步的符号感。又如“用刀切去正方體的一個角得到的切口圖形是什麼”,這都需要學生動手實踐,觀察思考,然後探究出結論。

  3、尊重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課程标準努力倡導的目标。要求教師要及時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差異,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為此,我想教師應該先了解所教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水平、學習态度、意志強弱、智力和能力、平時成績等将學生分成不同層次,可以分成按課程标準的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按照略高于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按較高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選擇合适的策略,由此來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思維水平。例如,我曾經布臵這樣的作業“用一張正方形紙片,你能做成一個沒有蓋的長方體的盒子嗎?自己編一道應用題,并解答。”在學生交的作業中,我發現平時數學成績不好的學生,做盒子時非常認真,也很漂亮,盡管在所編的問題中有些錯誤,可成績好的一些學生雖然解題正确,可是做出的盒子卻是敷衍了事。為此,我及時表揚了制作認真的學生,同時也暗示制作不認真的學生要有正确的學習态度。這樣,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4、改變數學學習方式。

  《新課程标準》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了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例如,學習“生活中的軸對稱和中心對稱”後,當學生交上自己用圓規和直尺所畫的精美圖案時,又是對幾何圖形特點的感悟和對圖形實用價值的領會,當學生用自己制作的七巧闆拼成一幅幅圖案自取名字時,當學生知道和了解許多的數學史話、數學家的故事時你不能不說,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5、樹立新的課程觀,用好教材,活用教材。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不再是課本知識的解釋者和忠實的執行者,而是與專家、學生等一起構建新課程的合作者。教學中要注重書本知識向實際生活回歸、向學生經驗回歸。在教學中一方面要用教材,理解教材編寫的意圖、滲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資源進行教學;另一方面,根據學生的實際,可以對教材内容進行重組、補充、加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科書并非唯一的數學課程資源,我們應該善于開發其他的教學資源。它還包括教學中可以利用的各種教學資料、工具和場所,如實踐活動材料、多媒體光盤、計算機軟件及網絡、報刊雜志等。

  二、新課程課堂教學要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的情感、态度的變化;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新課程标準》倡導數學課程應緻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标,要面向全體學生,适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學同樣也要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既要保證學困生能學得進去,又要保證基礎生的整體發展,更不能壓抑尖子生的個性及特長。教師要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要通過多種途徑及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要,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做每一個學生學習數學的引導者、支持者,做他們學習數學的堅強後盾。

  三、新課程教學中的“四基”與傳統教學的“雙基”的區别。

  我聽過一些新課程的數學課,在有的數學課堂上學生非常活躍,課堂氣氛也很好,甚至還有表演,我覺得這些對于學生來講,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但是我們必需面對這樣的問題,有的教師刻意追求課堂形式的“活潑”,而忽視了課堂教學的實質。數學課不能忽略數學的特點。“雙基”的教學是中國的特色和傳統。新課程數學教學中的“四基”與“雙基”有所不同。

  1、傳統教學的“雙基”特點:

  傳統教學的“雙基”是以知識為本的。老師傳授的是系統的基礎知識,學生接受、存儲的是系統的基礎知識,系統知識的鞏固和運用就需要進行基本技能訓練。近十幾年來,盡管我們強調了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但是這種知識為本的“雙基”并未改變。過分強調系統性、科學性,内容龐雜、專業性強,而且脫離生活就像搞專門研究似的。在應試教育愈演愈烈的今天,學應試的知識、練應試的技能、培養應試的心态成了時尚,“雙基”成了升學的敲門磚。

  2、新課程下的“四基”特點:

  新課程從學生的終身發展出發,需要的是學生“具有适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這裡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前面有個定語“适應終身學習”,這就和傳統教學的“雙基”區别開來了。實施新課程,要用是否“适應終身學習”來衡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原則地說,凡是終身學習需要的,我們就要讓學生學好、練好,否則就可以忽略,甚至可以暫時不學,等以後在适當的時間去學習。我們看到,新的數學課程不再有脫離生活的繁瑣複雜的計算和應用題,因為它們不是終身學習所必備的知識和技能。新課程下的數學教學提出教學的開放性和探索性,要注重學生的興趣和體驗,注重學生的經驗,這正是終身學習所必需的。“學習”這個詞的本義不僅僅是對前人經驗的繼承,更是學習者自己發現、探索的實踐活動。因此,本次課程改革使我們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回歸“學習”的本義,讓我們的學生不僅僅用接受的方式學習,更多地是在發現、探究的實踐活動中學習,學習生活的知識,學習生存的技能,學習生命的意義。這也就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1世紀國際委員會提出的終身學習的内涵аЩ崆笾、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

  新課标2022小學數學學習心得體會10

  圖形與幾何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領域,在小學階段包括“圖形的認識與測量”和“圖形的位置與運動”兩個主題。學段之間的内容相互關聯提升,有着清晰的知識架構與方法積累。

  在圖形的認識和測量方面,學生經曆從具體形象的實物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的過程,從而認識圖形的特征,感悟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的關系。圖形的測量教學中,學生從自主确定單位展開度量過渡到基于度量單位理解圖形長度、角度、周長、面積、體積,經曆從“單位多樣”到“單位統一”的過程——從自主量到統一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逐步理解量的大小是可以度量的,理解度量需要一個标準去比—單位,這個單位可以多樣。理解用統一的單位去度量是必要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僅僅停留在知識技能在傳遞上,而是關注學生通過學習知識技能形成了什麼樣的一個人,形成什麼樣的素養,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不再是讓學生作為旁觀者,而是發生情感意義的聯系。以下是我對于圖形與幾何領域第二學段的學習體會。

  圖形與測量中的内容要求之一是:“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認識面積單位厘米^2、分米^2、米^2;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能恰當地選擇單位估測一些物體的長度和面積,會進行測量。”

  一、深度體驗,建立表象

  我想,在進行長度單位教學時,我們可以依托生活中的豐富材料,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畫一畫、找一找、估一估和量一量等系列活動,讓學生擁有深度體驗,在頭腦中建立清晰的表象,比如通過在學具中尋找厚度大約1毫米物品的活動,用手比劃1毫米,借助實際物品的比較,進一步建立1毫米的表象。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李江輝老師在《杭州市2022年小學數學“量感培養”專題教學研讨活動》中所執教的《1千米有多長》,他引導學生選擇素材介紹1千米,如熟悉的操場、1個小朋友手臂張開的長度、大巴車的長度、樓房的高度、來福士的高度、前測中步行100米的步數時間、跑100米的時間等。借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踐體驗,通過推理、想象,從不同維度和路徑将“千米”具體化、形象化,幫助學生初步形成1千米的表象,發展量感。

  在認識面積單位時,要注重實踐操作,允許學生自由尋找活動材料,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積累豐富的面積測量經驗,交流個性化學習成果。通過确立标準,到優化标準,再到統一标準,最後“度量”,讓學生體驗與理解度量的本質結構和數學方法,甚至能跳出數學學科,建立生活中的度量價值觀,滲透學科育人。王力明在《面積單位》一課中,先引導學生用本子去度量兩幅畫的大小,學生發現本子的表面就可以作為衡量這兩幅畫面積大小的工具。緊接着引導學生發現物體的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如圓、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都可以作為衡量面積的标準。度量單位可以有多種,僅僅是描述大小并且可以理解的時候,不一定需要用規定的度量單位。但為了便于交流和比較,需要有統一的度量單位。如果度量單位不統一,我們就難以進行交流和比較,在認知沖突中啟發學生建立面積單位标準的必要性。這是多種單位去度量到同一單位去度量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感悟到原來度量單位可以多種多樣,但是為了便于交流和比較,我們還是需要用統一的度量單位。

  二、明晰産生,正确度量

  恰當地選擇單位估測一些物體的長度和面積,就需要明晰知識的産生過程。隻有學生對度量的對象有比較清晰的感知時,才能做出判斷、才能利用頭腦中的單位表象、度量經驗和空間想象,合理判斷或估計度量結果。這不是技能而是一種能力,是思維層面上的。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是指能基于度量單位的變化轉化度量結果。比如紙闆箱用1立方分米去度量,是幾立方分米?如果換成立方米去度量,是多少立方米?可能1立方米不到。如果用立方厘米去度量,可能是幾千、幾萬立方厘米。

  三、建立結構,生發新知

  郭華老師《新課标:讓核心素養落地》這一講座中提到:課程結構化的意義是讓學生成為主體,讓學生的活動進來,不斷反複理解和運用。不僅僅有分析、歸納、綜合、思維的部分,還有悟的部分,發生意義關聯。一切舊的東西都能生發成新的東西,一切新的東西都蘊含着舊的東西。發現學習可以縮短高級知識和低級知識的距離。讓學生發現新知識,越來越有自信。數學知識随着學段的增加,呈現着螺旋式上升的結構,各學段之間的知識和方法都是關聯的,我們要讓學生搭建清晰的知識結構,在不斷容納新知的過程中豐富充盈知識結構。讓舊知得到鞏固與拓展,讓新知在舊知的滋養下不斷生長、開出燦爛的花朵。

  最近我外出培訓時,我發現每節課的尾聲,老師都會問學生“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這是基于數學的知識技能展開回顧,而當我聽到一個老師問“今天這節課你是怎麼學會的?”時,我感受到了老師對于知識形成過程的關注。這是基于數學學習的方法經驗和數學的思想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在今後的課堂中,我也會多多提問“你是怎麼學會的?”讓學生完整經曆探究的過程,明晰知識的産生由來,這是高于知識層面的數學本質理解,也是高于技能層面的數學思維活動。注重體驗與經驗積累,讓學生在增長知識與技能的同時發展思維與能力素養。

  新課标2022小學數學學習心得體會11

  一、通過新課标的解讀,使我感受到: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運用做遊戲、講故事、直觀演示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把學習作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渴望,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二、通過新課标的解讀,使我感受到:

  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我們應因材施教,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别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别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衆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去澆灌、呵護,才得以使他們健康成長。

  三、通過新課标的解讀,使我感受到:

  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曆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過程。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對數學産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數學課程标準》還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力求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并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數學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學時必須緊密聯系實際,注重對數學事實的體驗,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數學,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四、通過新課标的解讀,使我感受到:

  學習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标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态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盡力信心。

  新課标2022小學數學學習心得體會12

  21世紀是個知識經濟時代,教育要跟上時代的潮流就必須改革.課程改革正順應了時代的召喚,它為中國的教育帶來了生機與活力。 《新課程指導綱要》提出教學改革要着重從教師教的角度研究變革教的方式轉為從學生學的角度研究變革學的方式。現在的新課标強調充分利用現實情景和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物體進行教學,鼓勵學生從現實中發現圖形、發現規律。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和主動參與,讓他們在觀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大量的活動中,積累經驗,發展空間觀念,建立數學模型。教師在教學上靈活機動,不必教死書,學生也不必死讀書.而對學生成績及教學的評價也不必單一評價,不隻限于筆試。

  通過對新課程标準的學習,我收獲如下:

  一、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标,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适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标,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

  1、要學新的《課程标準》,理解新課程的目标,準确把握課程功能、課程内容、課程結構、課程實施、課程評價,把握新課程的精髓。教師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标。教師自身應具備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現代信息素質,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有開闊的視野,善于分析綜合信息,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和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标準等。因此,為了适應教學,教師應通過自學或培訓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總而言之,教師一定要通過學習後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标。

  3、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适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自主合作探究,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讨”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教師要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

  三、教師要成為學生的促進者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育的本質回歸到“立人”上。教師的角色轉變到“促進人的發展”上,一切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所以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與新課程的理念相适應的。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新課标2022小學數學學習心得體會13

  在新課改下,數學要通過觀察、思維、實踐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根據數學學科性質特點,要建立能體現自主學習、積極參與、大膽創新、勇于實踐的評價體系,提高學生素質。考是老師的法寶,分是學生的命根。長期以來,一支筆,一張卷,以鑒定和篩選為目的考試模式下,學生在學校生活中始終承受着分數的壓力,分數标準變為評價學生人格的标準。學生在其中處于被動消極的地位,使考試成為套在學生頸上的鎖鍊,學生畏懼考試,讨厭分數,考試的功能自然得不到充分的發揮,為此,必須把考試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既然是學習的主體,那麼也應是考試的主人。為此,教師要千方百計激勵學生,培育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對成績差的學生,實行無劣等考核,教師通過熱情的幫助、補課,使學生減輕心理負荷和過重的課業負擔,激發内在的學習動力,産生對學習的興趣。

  高中新課程強調改變過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态度,使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确價值觀的過程。因此,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注重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的需要。 那麼對于新課改下的考試評價,我認為考試隻是學生學業成績評價的一種方式,要将考試和其他評價的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全面描述學生發展的狀況。改變紙筆測驗是考試的唯一手段,應根據考試的目的、性質、對象等,選擇靈活多樣的考試方法,加強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考查;改變過分注重分數、簡單的以考試結果對學生進行分類的做法,應對考試結果做出分析、說明和建議,形成激勵性的改進意見或建議,促進學生發展,減輕學生壓力。

  新課标2022小學數學學習心得體會14

  通過新課标的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标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新教材的編排意圖有了更全新的認識,知道了新課程突出數學學習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真正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将會嚴格按照新課标的要求,上好每節課,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益于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标準的理解談談6點體會:

  一、通過學習,使我進一步理解了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數學教育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更要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理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因此,數學課程應緻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标,要面向全體學生,适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也更加懂得了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在培養國家未來人才方面所擔當的責任之重大,更加要遵循新課标要求,上好每一節課。

  二、通過學習,使我了解了新課程下數學教學的特點,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不再是以教師為主體的單邊的教學活動,而是師生雙向交流,交往互動,相互溝通,相互補充的過程;是學生圍繞着教師設計的課堂這條主線,思維高速運轉,不斷發展,不斷成熟的過程。

  三、通過學習,使我更加認識到課堂教學要建立合理的科學評價體系,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的情感,态度的變化,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通過學習,使我更加認識到數學教學要關注個體差異,促使人人發展。《新課程标準》倡導數學課程應緻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标,要面向全體學生,适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新教材設計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論”、“觀察”、“試一試”、“做一做”等問題,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成員的安排上優、中、差各級知識水平學生要合理搭配,以優等生的思維方式來啟迪差生,以優等生的學習熱情來感染差生。在讓學生獨立思考時,要盡量多留一些時間,不能讓優等生的回答剝奪差生的思考。對于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也可另外選擇一些較靈活的問題讓他們思考、探究,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數學成績。

  五、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學生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并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作為教師确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新課标的要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松的氛圍裡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空間,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正如課标指出的: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态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六、通過學習,使我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體系,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并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通過摸一摸、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做一做等活動,使學生在感性的基礎上自主獲得數學知識,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進行發現和創造。新課标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

  總之,隻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能堅持利用新課程的理念來指導課堂教學,善于運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方式和教學手段,在今後的數學教學中我要堅定新課程的理念,堅持實施新課标,确立“以人為本”的思想,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使得我的每一個學生在每一節數學課都能有所收獲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得到不斷加強,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全面的提高與發展。

  新課标2022小學數學學習心得體會15

  通過再次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标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程标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備課: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如語言應簡明扼要、準确、生動等),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範、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如闆書編寫有序、圖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讨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學習目标;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上課:變“走”為“生成性課堂”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态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着學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态生成,教師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如果我們的課堂還是師道尊嚴,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馬上表現出不高興,不耐煩,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氣,師生關系一定要開放,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系。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台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随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課堂提問注意開放性。開放性的提問,沒有統一的思維模式與現成,學生回答完全是根據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會是豐富多彩,這可以作為我們教師的教學資源。教師根據這些答案給予肯定、或給予引導,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在教師的肯定或引導中得到提高。要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态生成,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對教育過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對這種動态生成的把握。

  三、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讨”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将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産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失。

  四、變“教師說”為“學生多說”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系,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于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有的教師在教學中隻滿足于學生說出是與非,或是多少,至于說話是否完整,說話的順序如何,教師不太注意。這樣無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發表見解,并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并讓盡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盡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例如,口算,現在已經名不副實,多數用筆算代替,學生動手不動口。其實,過去不少教師創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級教學中,寓教學于遊戲、娛樂之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其它教材也可以這樣做。我們不能把數學課變成枯燥無味、讓學生學而生厭的課。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并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于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新課标2022小學數學學習心得體會16

  随着數學教師對數學課程改革的理解和參與不斷深入,教師們從課堂單一的數學知識傳授者的角色,逐步向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轉換,教和學開始向和諧統一的方向發展。新課程新理念,對于每位教師來說都是新生事物。現在我們要改變使用了幾十年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确實有一定地難度。但這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我們要與時俱進,不改變是不行的。我們要把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放在首位。

  在新課程教學理念中,課堂是學生自主活動的空間,要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在活動中理解、在活動中提升。每節課都要有數學活動,活動要為探究某個問題而設計,不能隻為了活動而活動。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要明确活動的目标任務,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抓探究點,探索什麼?怎麼樣把學生探究過程選擇适當的方式暴露出來,再次需要注意探究的過程、方法、結果,學生的活動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最後是教師要把學生的探究過程進行歸納總結,進行一個數學的提升,從而促進對知識的掌握。在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結論,努力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以鼓勵為主,對學生得出的哪怕是一點點的成績也應予以充分的肯定。

  新課程強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學生的數學學習内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在教學中恰當地創設課堂情境,可以很好落實這一數學理念。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恰當地創設課堂情境,讓學生親身經曆将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可使學生獲得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體會數學與自然、社會、人類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構有價值的數學知識,獲得情感、能力、知識的全面發展。

  在數學教學實踐中,許多學生常常會有疑問:“為什麼要學數學?學了數學有什麼用?”我們數學老師常常會教育學生數學學習很重要、很有用,但到底有什麼用又說不清楚。因此有些學生走上社會後認為,“學習數學除了應付考試以外沒有任何價值”。我們的數學教學,讓學生感受不到價值,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所以我們的數學需要改革。

  1、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從何而來,到何處去”

  傳統的數學教學就是老師填鴨一樣的使勁填,學生既不知道自己學習的知識從何而來,又不知道學習了将到何處去。從生活中來,就是要讓數學的新問題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到生活中去,就是要讓學生将學到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應用于現實生活,讓他們感覺自己學習的東西是有用的,有現實價值的。新課程就很好的重視了這一點,“圖形與位置”中,基本上是選取的學校作為背景,統計圖表也是以學生關注的生活密切相關。

  2、創設現實化、生活化的數學問題情景

  我們的老教材,往往忽視對于數學問題情景的創設。有許多問題看似從實際出發,實則離學生的實際有十萬八千裡,比如随便找一本數學書,幾乎所有的應用題都是千篇一律:桃樹有多少棵,梨樹有多少棵……某車間原計劃生産多少台機器(或零件),實際生産了多少……如此機械空洞的内容,試問怎麼能讓學生進入生活化數學情景呢?而我們的新教材,比較注重數學問題情景的創設,但這些問題情景往往是建立在生活經驗之上,象打折問題,追擊問題,利潤問題,存款問題,這些都是創設了一個生活化的問題情景,體現出數學的應用價值。

  3、把數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

  新課标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内容應當是規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同時又指出:“要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特别強調學生将學到的知識再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不僅給學生一個運用新知充分發散思維的空間,還能促進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形成,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做到能夠學以緻用。選擇和設計富有現實意義的、來源于生活的、具有一定數學價值的、具備一定探索性的習題,才能更好地實現這一目的。在數學教材中,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習題有很多。例如利用經緯度确定位置,利用電影票找座位,利用統計圖看信息等等,不僅我們的練習明顯體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我們的數學命題也逐漸體現出這樣的傾向。 “數學來源于生活,也必須根植于生活。”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學有應用價值的數學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在數學命題中要考慮學生對周邊社會及生活環境的認識,增強學生适應環境的能力,滲透日常生活、理财、環保、科技、數學史、信息、法制等教育取向的知識,展現數學的應用價值,體現數學試題的時代氣息和學有價值數學的理念。

  3、尊重學生的學習方式。

  數學課程标準提倡在數學教學中采用探究式教學方式,改變以往過于強調接受式學習方式,這一點正逐漸為人們所熟知。在各種教學觀摩和教學評比中,探究式學習方式被應用得越來越多。但選擇什麼樣的教學方式的依據決不能看這種教學方式是否時尚,教學不是趕時髦,關鍵是看這種方式是否适合你的學生。對于學生來說,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所以我們特别要強調的是:尊重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之間存在着差異,不同的學生在學習同一内容時,往往有不同的方式。我們教師要及時發現這種差異,鼓勵學生采用個性化的學習方法。

  總之,新課程不僅改變了學生,也改變了教師,我們應該多學多看,努力适應新課程。

  新課标2022小學數學學習心得體會17

  通過對小學數學新課标的認真學習,我對新課标受益匪淺,小學數學課程是義務教育一門主要課程,它是對于數學與自然界,數學與人類社會的關系,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文化價值,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維,發展智力和創新意識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同時,它也是學生的終身發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奠定基礎,對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意義。本人經過學習與探索,有以下體會:

  一、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當好組織者。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學生,俯下身子看學生的學習,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把課堂放手給學生,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個體嘗試并合作探究,讓學生表現自己,可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精深與魅力,培養學生對數學鑽研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同時激發他們學習的樂趣與積極性,豐富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使學習能力及合作能力均得到提高。

  三、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做一個成功的引路人。一堂新課開始,教師可通過新課導入的設計、學習氛圍的創設,教材所蘊含的興趣教學因素、課堂内外的各種資源來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讓學生産生學習的意願和動力。授課結果有時會與備課時預想的結果相差很大,這就說明我們在平時備課時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的必要性。對教材要深鑽細研,對學生要全面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及現在的學習狀态,要明白教學過程中面向的是全體學生,既要照顧到差生,又要想到優生。可見備課是個極其複雜的過程,是上好課的前提與關鍵。

  四、結合當前課改的實際情況,可以理解為"理論聯系實際"在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或者理解為新大綱理念的"在解決問題中學習"的深化.新舊教材中,都配備有所謂的應用題,有許多内容已經很陳舊,與現實生活相差甚遠.結合實際重新編寫應用題隻是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的一部分,而絕非全部;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主要是指在教與學觀念轉變的前提下,突出主動學習,主動探究.教師有責任拓寬學生主動學習的時空,指導學生撷取現實生活中有助于數學學習的花朵,啟迪學生的應用意識,而學生則能自己主動探索,自己提問題,自己想,自己做,從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以及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

  五、小學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内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态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标,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新課标2022小學數學學習心得體會18

  為了更好地理解課程标準的要求,探索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真谛與培養途徑,5月6日下午,在分管數學教學的黃康金副校長帶領下,全體數學教師開展了《數學課程标準(2022版)》的學習,全面了解課标的整體修訂情況,更加明晰了當前的數學教育的發展形勢以及肩上的責任。

  數學新課标提出數學課程要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讓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在小學階段,核心素養側重對經驗的感悟。通過學習,我們還了解到新課标的變化有以下幾點:

  1、義務教育階段将黨的教育方針具體細化為本課程應着力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體現“四基”、“四能”以及正确價值觀的培養與發展。

  2、優化了數學課程内容結構。

  3、制定了學業質量标準。

  4、增強了指導性。課程标準針對“内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學、考的一緻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确了“為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

  5、注重“幼小銜接”,基于對學生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領域發展水平的評估,合理設計小學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遊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

  新課标2022小學數學學習心得體會19

  課程标準中有兩類行為動詞:一類是描述結果目标的行為動詞,包括“了解”“理解”“掌握”“運用”等;另一類是描述過程目标的行為動詞,包括“經曆”“體驗”“感悟”“探索”等。這些目标是形成核心素養的基礎和條件,最終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我們在備課時,往往很難把握這些行為動詞,往往就會出現用法不合理、描述不準确的現象,直接影響的就是教學目标的制定和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課堂教學就會出現偏離課程标準的問題,或深或淺,對學生到的學習過程造成影響。因此,合理使用行為動詞,科學制定教學目标,成為我們常态教學的重要一環。

  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在我們走進教室,站在講台上之前,要搞清學生學什麼,怎樣學的問題。

  教學目标:

  1、學生經曆用轉化策略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運用轉化的策略分析問題,并能根據具體問題确定合理的解題思路,從而有效地解決問題。

  2、學生通過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回顧、比較和反思,進一步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特點和價值,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提高從不同角度分析和研究問題的能力。

  3、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體會轉化策略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逐步形成善于思辨,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問題思維習慣。

  數學核心素養滲透:

  1、量感:通過轉化合理得到度量的結果。

  2、符号意識:用符号表達數學思考過程。

  3、推理意識:學生對自己及他人的問題解決過程給予合理解釋。

  4、模型意識:知道數學模型可以解決一類問題。

  5、應用意識:理論聯系實際,用數學的思考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022新課程标準的實施,對于我們每一個教師來說都是一個新的起點,國家層面是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轉變,從教師層面是“能上課”到“上好課”的變革,所有教育人,攜起手來,做“研”師,做“明”師,把功夫下在每一個課中。

【新課标2022小學數學學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新課标學習的心得體會06-18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标心得體會05-17

學習小學數學2022新課标的心得(精選18篇)09-01

《小學數學新課标》的學習心得體會06-18

《小學數學新課标》學習心得體會05-24

小學數學新課标學習心得體會05-18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标的心得體會11-08

小學數學新課标學習心得07-20

《小學數學新課标》學習心得08-11

數學新課标學習的心得體會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