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瑞文網!

2023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000字

時間:2023-09-02 17:25:39 2023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000字 我要投稿

2023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000字

  夏天悄悄過去,留下多彩回憶。新的學期就要開始,願你保持快樂的心情,把煩惱交給知了,把幸福留給自己,去迎接嶄新的日子。祝9月1号開學日快樂!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3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000字(精選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23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000字1

  9月1日晚上,我和家人們共同在電視機前收看了央視的《開學第一課》節目,而今年的《開學第一課》節目主題就是“強國複興有我”。

  節目一開始,首先出場的是主持人撒貝甯老師和龍洋老師,撒貝甯老師首先介紹了我們今年所取得的一些成就:河南安陽的殷墟火出圈了,國産大飛機C919商業首飛成功了,航天員在太空頻繁地會師,中華文明探索工程等。我國在取得這些舉世矚目新變化,構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

  小時候,我對天上成千上萬的星星特别感興趣,腦子總是在想,天上那麼多星星到底是誰制造出來的呢?星星到底是怎樣的形狀?現在長大後,才明白天上的星星隻是宇宙中的一份子,人類探索宇宙的奧秘不斷取得新進展。

  節目中的宇宙觀測讓我對我國的科技不斷發展感到非常驕傲,“拉索”首席科學家曹臻向同學們介紹了我國自主設計、獨立建設的複合型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拉索”的前世今生,在宇宙觀測領域,中國人有了自己的聲音。通過收看節目,我才知道在我國四川稻城,有一個世界上,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宇宙射線觀測的科學裝置叫“拉索”。“拉索”首席科學家曹臻向同學們介紹了“拉索”的神奇之處,接着就帶我們一起到了“拉索”的現場,給我們揭開了“拉索”的廬山真面目,原來“拉索”面積有1.36平方公裡,然後介紹了“拉索”是由什麼構造的,原來“拉索”主要是由約45萬噸高純度水組成。水是我們自然界中最普遍的一種物質,但是這些最普遍的物質卻幫助我們完成了科技的探索。我們不禁感慨,科學家們利用這些高純度水,利用它的物理原理,通過實驗,最後研制出來可以探索宇宙的先進工具。這些都離不開我國科學家的智慧,正是科學家的智慧,幫助我們揭開宇宙中的奧妙,讓我們這一代人能夠近距離,第一時間接觸到宇宙的科學知識,從而利用這些科學知識更好地建設我們美好的家園。

  科學家曹臻還跟我們介紹了當時建設“拉索”的曆程,專家們克服了高海拔,低溫等惡劣環境,終于制造出這麼一座規模最大的宇宙射線觀測站,看到這裡,我佩服這些建設工作者,他們不怕困難,面對這麼惡劣的環境,仍然不斷堅持,不斷努力,最後終于取得成功。他們之所以取得成功,因為他們心中的信念隻有一個,那就是我國必須要擁有這麼一座自主設計、獨立建設的複合型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從而更好地服務我們的子孫後代,從而屹立在世界科學之颠。

  科學家曹臻最後說的這句話讓我們非常感動,他說擁有了“拉索”這樣的一個裝置之後,我們就走到了世界的前列,那麼在未來的十年,在這個領域裡頭,我們來引領着這個學科的發展,将來對宇宙怎麼描述的宇宙觀裡頭,要有我們中國人的聲音,我們中國人的智慧和我們的話語權。

  看完今年的《開學第一課》讓我們感觸良多,我們能否在未來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就要靠我們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努力學習,不斷升華自己,提升自己,才能打造出不一樣的自己,建設祖國,實現祖國的偉大複興。

  2023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000字2

  9月1日晚8點,我準時在電視機前收看着2023年的《開學第一課》,今年的節目主要分為2個大闆塊,第一個是節目主舞台現場主持人撒貝甯、龍洋的主持以及有關學者到場講話,第二個就是舒冬、張舒越和王嘉甯作為主持的實景課堂。兩個時空共同講述,圍繞的主題就是“強國複興有我”。

  第一個外景就是中國國家版本館,龍洋就以外景記者的身份帶領孩子們一起做了采訪,了解了中國國家版本館的曆史知識,拓展了孩子們的眼界,讓孩子們在知識的未知海洋暢遊。在這裡,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這個外景片的創意是從小朋友對中華文明的疑問視角來展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主持人龍洋則起着穿針引線的作用。

  第二個實景課堂中舒冬到訪的是武夷山國家公園,這片繁茂的自然保護區是孩子們學習和探索生物多樣性的絕佳場所。他們沿着山路漫步,欣賞着沿途的植被和野生動物,聽舒冬講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舒冬和工作人員以生動的案例和形象的比方,向孩子們解釋了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他告訴孩子們,如果我們繼續破壞生物多樣性,就會破壞地球的生态平衡,導緻一些物種的滅絕,進而影響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第三個實景課堂中,主持人張舒越帶着同學們去了江蘇鎮江,大家一起在魏巧的帶領下了解了農業知識,她向同學們介紹了現代農業的科技應用和發展趨勢,講述了農業科技創新如何提高農作物的産量和質量,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的挑戰,還介紹了可持續農業的理念和實踐。

  第四個實景課堂中,主持人王嘉甯帶着同學們去了國内最大的航空主題博物館——中國航空博物館,在那裡張威老師為大家講述航空知識,其中一個細節就是當張威老師在講到動情處的時候有點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淚灑現場,而攝像師也給了王嘉甯一個鏡頭,畫面顯示,王嘉甯也被張威老師的講述所感染,兩隻眼睛也是哭得紅紅的。

  實景課堂的嘉賓們通過全新模式,帶領學生走入田間地頭、國家公園、文化地标。而對廣大中小學來說,更好地認識和認同中華文明,樹立中華民族共用體意識,以時代的建設者和佼佼者為榜樣,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努力,就是最好的“開學第一課”。

  在揮毫潑墨間感受中國人的精神天地,于廣闊天地裡寫就綠水青山的'時代答卷……作為一名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我們一定要謹記祖國的重托、父母的叮咛和老師的教誨,做一名積極樂觀、努力向上、對祖國有貢獻的人。

  2023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000字3

  9月1日晚8點,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制作的2023年《開學第一課》如約而至。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以“強國複興有我”為主題,聚焦傳統文化、文明探源、生态文明等多個方面,采取多地、多主題實景課堂全新模式,帶領學生走入田間地頭、國家公園、文化地标。

  大田是什麼?無人插秧機是怎麼作業的?農田裡的生态循環是怎麼樣的?看完今年的開學第一課的實景課堂的新農人故事就知道!他們用實際行動鼓舞廣大青少年博學笃行,投身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新征程。

  今年在節目中有兩名江蘇人熟悉的身影,他們是82歲的全國脫貧攻堅楷模、農技專家趙亞夫和80後返鄉創業“新農人”魏巧。

  魏巧是江蘇省鎮江市鎮江新區姚橋鎮永興農機機械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2017年,身為土壤學碩士的魏巧和農學博士的丈夫,分别辭去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大學的工作,來到家鄉2萬多畝的農田上,成為國内最早的一批數字化農田種植的探索者。6年過去,他們探索出一條數字化引領的現代農業管理模式。

  正是受到趙亞夫的影響,在父親的勸說下,魏巧選擇回鄉成為“新農人”。

  趙亞夫先生64年紮根農村一線,2001年退休後,趙亞夫帶領戴莊村創新發展生物多樣性農業,把一個貧困村建設成為殷實的全國文明村。30多年來,他帶領的亞夫團隊累計推廣新品種新技術350多萬畝,幫助農民增收近300億元。

  不收一分錢,幫你富起來,這誰敢信?但是64年紮根農村一線的趙亞夫就是這麼做的。農民不相信他的話,他就做給農民看、帶着農民幹,退休後,他帶領戴莊村探索出生物多樣性農業的發展道路,讓人類和大自然因為生态農業成為生命共同體。

  “魏巧是80後,我也是‘80後’,我82周歲,還有我們的小朋友。将來我們的小朋友都是沖刺實現現代化的主力軍,隻要我們能夠肯吃苦、肯堅持,我們就一定能夠把我們的農業搞好,早早地實現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趙亞夫說。

  趙亞夫先生還介紹,現在正和農民一起探索一條新的綠色發展之路——生物多樣性農業。最後,還勉勵同學“隻要肯吃苦、肯堅持,就一定能把我們的農業搞好,早早地實現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

  是啊,耕讀教育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基石。觀看完節目,我深切感受到了科教興國、科教興農的重要使命,體會到了科技農田的力量,懂得了珍惜糧食、尊重勞動者。

  2023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000字4

  又是一年開學季,又到一年九月時。每一年的9月1号都是廣大莘莘學子開學的日子,每年到了這一天,中央電視台都會在開學季當晚黃金時間播出《開學第一課》,也因為有了這個節目,讓我們開學也多了一份國家層面上的儀式感,所以每年開學第一天,全國各地的同學們收看《開學第一課》也成為了一道别樣的風景線。

  今年節目的嘉賓可謂是遍布各個行當,有北大副校長《儒藏》中心主任王博,有80後“新農人”代表魏巧,有北部戰區空軍某部飛行員張威,有神舟十六号航天員指令長景海鵬……

  我最印象深刻的是“過去,有他們;現在,有我們;未來,有你們。”這是今年開學第一課的嘉賓之一,空軍飛行員張威說的一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新學期第一天,正在太空出差的神十六航天員還為全國中小學生送上獨特的開學禮物,分别是“上進心、好奇心、初心”。他們告訴我們,在成長過程中要有不斷探索的進取心、求知若渴的好奇心和堅如磐石的初心,鼓勵我們樹立志向,投身到全面建設航天強國的新征程中。

  朱楊柱說,在高三時他想過,如果上不了天,那麼他就來研究上天的東西。在高考填志願時,他唯一的志願就是國防科技大學的飛行器系統與工程專業。但是翺翔天際的追求和夢想在他心裡一直沒有磨滅。“現在我成為了一名真正的航天員,在我們中國空間站裡遙望美麗的地球。”朱楊柱說,永不抛棄,不放棄,我們的人生就一定會有收獲。

  桂海潮表示,他要送給大家的禮物是一顆好奇心。“20年前,正在上高二的我從校園廣播裡聽到了神舟五号飛船發射成功,心中點燃了對航天的興趣。此後的20年裡,我從一名學生成為一名高校老師,又幸運地成為一名航天員。”“正是對太空的好奇心指引着我選擇并堅持,希望同學們勇于探索,奔向自己心中的夢想。”他說。

  景海鵬說,為了實現第一次飛天夢想,他用了整整十年的時間。“25年前,面對鮮豔的五星紅旗,我們莊嚴宣誓,要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祖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我想這是一名航天員的初心。”他表示,如今,中國空間站已經全面建成,進入應用與發展新階段,在軌要開展諸多領域的大規模科學實驗和試驗。在未來,我國還将實現載人登月,在月球上留下中國人的足迹。我國還将完成火星采樣返回,木星系探測,還要研制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等等。

  “同學們可以想一想,下一個實現夢想的就是你們自己了。”景海鵬說。

  同學們,新學期來了,讓我們一起為夢想揚帆,為祖國遠航,一起擁抱燦爛的星辰大海。強國複興有我!

  2023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000字5

  《開學第一課》是中央電視台和教育部聯合舉辦了大型教育課,對中小學生們有着獨特的教育意義。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是奮鬥成就夢想,讓我大受震撼,我們在新時代非常快樂,作為這個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應該積極向上,樹立目标和理想,努力學習,不僅為了我們自己,也為了我們的祖國。

  節目精選三個國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國國家版本館、《儒藏》《中國曆代繪畫大系》,着眼于 5000 多年中華文明史的大範疇,貫通曆史、現在和未來。《儒藏》工程首席專家王博,為我們講述世代流傳的典籍背後的守護故事,并回顧《儒藏》編纂人湯一介先生皓首窮經彙聚《儒藏》的過程,讓我們更能感受到薪火相傳的曆史自覺與文化自信。

  《中國曆代繪畫大系》編委會委員金曉明帶領我們 " 畫中遊 ",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蹴鞠圖》到《清明上河圖》,在金曉明的介紹下,我們細細品味着屏幕上栩栩如生的畫面。" 同學們,正是我們今天強盛的國力和先進的技術,讓寒江獨釣、孤雁北歸、空谷幽蘭,這些屬于中國人的文化印記,以數字化技術助力出版的方式,呈現在我們大家面前。"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通過最新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講述人類起源、演化曆史,追溯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曆史脈絡,引導青少年更好地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堅定文化自信。

  所以,觀看這期主題的《開學第一課》能讓我們内心更加深刻地感悟到,我們每個人為自己是中國人和炎黃子孫而倍感驕傲。

  強國複興,我們要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我們要有理想,有要求,要敢于實踐,勇于創新,還要擁有愛國精神和團結一緻。在世界民族之林中。

  我們青年,作為新時代的先鋒,更作為一個民族和國家正冉冉升起的驕陽,應面朝世界新局勢,喊出自己不怕風浪的口号:強國複興,吾輩自強!

  “未來屬于青年,希望給予青年,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産黨的旗幟下,一代代中國青年把青春奮鬥融入黨和人民事業,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先鋒力量。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為己任,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希望”。

  為了往後的生活和未來更好,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應當要樹立起遠大的目标及理想,努力學習,成為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人才加油拼搏,讓自己的人生活得更加有意義。

  2023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000字6

  愉快的暑假過去了,又迎來了新學期,在每一年開學的第一天晚上,央視都會播放适合廣大學生收看的《開學第一課》,而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就是“強國複興有我”。

  看到了這個主題,首先我腦海裡就想到了今年這個主題肯定是跟愛國有關,愛國是我們每一個學生的責任,沒有國就沒有家,也就沒有我們每一個學生坐在教室裡幸福學習的今天。

  節目一開始,主持人就首先闡述了我國最近所取得的一些成就,例如,2023年我國自主制造的C919國産大飛機商業首飛成功,還有近兩年我國的航天員在太空頻繁會師,這彰顯了我國在航天事業取得重大突破。我國取得了這些舉世矚目的成就,都離不開一件件大國重器的推動,而這些大國重器的背後是科研人員一段段辛苦付出和研發突破的曆程。從這些科研人員身上,迸發出了一股闖勁兒。所以,我們作為學生,更加要努力學習,學習最先進的科學知識,才能為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

  節目第一站首先帶我們走進了被稱為“中華文明種子基因庫”的地方,探索中華文明的起源。鏡頭轉到了“中國國家版本館”的建築物,要不是這個節目,我都根本不知道這個“中國國家版本館”到底是什麼,原來它既是一個圖書館,又是一個博物館,檔案館,還是一個美術館,展覽館,它包含了古今中外所有藏有中華文明印記的資源,全都收藏在一起。

  首先采訪了《儒藏》工程首席專家王博教授,為同學們講述世代流傳的典籍背後的守護故事,并回顧《儒藏》編纂人湯一介先生皓首窮經彙聚《儒藏》的過程,讓同學們更能感受到薪火相傳的曆史自覺與文化自信。通過《儒藏》,我們可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了解影響了我們兩千多年一直到現在的思想,還介紹了“仁”這個思想的含義。通過這個“仁”思想,更加讓我們這些學生産生了很大的教育意義,比如說我們作為學生,要愛自己的親人,愛所有的人,愛天下所有的事物,孝敬自己的父母,這些都是我們學生該有的品質。如果我們隻注重學習,不注重這些品質,就稱不上為一個優秀的好學生,也就不具備我們中華文明的優秀基因。

  王博專家還說了讓我們每個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和責任,我們要繼續傳承中華文明和人類智慧,開創美好的未來。”我們作為學生,學習就是我們的使命,學習好新一代的科學文化知識,才能帶領祖國走向美好的未來。祖國需要不斷創新,不斷進步,才能讓中華民族屹立在世界之颠。

  我們作為祖國的新一代,要熱愛祖國,努力奮鬥,傳承先輩優秀的基因,挑起中華民族複興的重擔,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2023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000字7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不拘囿于傳統教室,中國國家版本館、武夷山國家公園、鎮江的戴莊農場、中國航空博物館、海南自貿港等都化身“行走的課堂”;授課方式也不拘囿于文字,文物、繪畫、CG動畫、AR技術等都來助力;參與講課的人更堪稱“最強天團”,包括“八一勳章”獲得者、黨的二十大代表、時代楷模、航天員、科學家、文化學者、一線勞動者代表,以及國際經濟發展局全球新聞官、來自哈薩克斯坦的魯斯蘭。

  就像正在執行神舟十六号載人飛船任務的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在節目中送給孩子們的三件禮物——上進心、好奇心、初心——傳承有我、創造有我、未來有我!神舟十六号乘組成員景海鵬寄語青少年:“同學們可以想一想,有沒有可能下一個實現夢想的,就是你們自己!”傳承有我,尋找中華文化的根脈;創造有我,體驗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未來有我,彙聚命運與共的時代心聲。從前有他們,現在有我們,未來有你們。

  盛世修文、傳承民族文化是今天的一樁大事。《開學第一課》裡的“第一課”往返于中國國家版本館與演播室,從文化傳承工程、中華文明探源的考古新發現等角度溯源曆史、尋脈中華,為同學們講述世代流傳的典籍背後的守護故事。跟随王博的介紹,同學們一同回顧《儒藏》編纂人湯一介先生皓首窮經彙聚《儒藏》的過程,感受薪火相傳的曆史自覺與文化自信;金曉明做導賞,帶領同學們“畫中遊”,從《清明上河圖》《千裡江山圖》裡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高星的演講《“東方故鄉”上新了》,則把大家帶到湖北十堰學堂梁子遺址,在這個今年3月揭曉的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講述人類起源、演化曆史,領略中華文明生生不息。

  在“雙世遺”武夷山國家公園,碧水丹山的自然課堂,孩子們跟随“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員和“科技特派員”探尋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舉世稱奇的生物奇觀,了解科技賦能下可持續發展的生态茶園。在鎮江,觀衆跟随80後返鄉創業代表魏巧、農業專家趙亞夫走進田間地頭,“現代化農場”和“生物多樣性農業”的真實體驗,切切實實地告訴人們,何為“慧”種田農業模式下的播種“新速度”,感受新農人如何用現代科技助力鄉村振興。

  我們不僅跟随節目行走在沉浸式課堂裡,更借助諸多新科技手段,往返于虛實場景之間,為中華文明、為中國式現代化歎為觀止。同樣,《開學第一課》能上天入海、穿梭古今地呈現在全國青少年面前,也是現實中的科創力量讓我們得以進一步親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散布在中華大地甚至宇宙蒼穹的文明能鮮活宛若比鄰——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創造中激活新的靈感,這恰是“第一課”的應有之義。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讓我們對我們中國大好河山有了更多的認知,為全國青少年觀衆描繪出一幅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壯麗圖景,以此鼓舞廣大青少年去接過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曆史接力棒,去追逐夢想、探索無盡的星辰大海。我們中國現在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先輩為之奮鬥。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了解和尊重自己的國家、民族和文化,并對其深感自豪。

【2023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000字】相關文章:

2023開學第一課央視開學第一課主題是什麼08-30

開學第一課2023直播攻略08-29

2023開學第一課觀看指南08-29

2023開學第一課觀看入口08-24

2023開學第一課的感悟(精選36篇)08-24

開學第一課教案2023(精選10篇)08-29

2023年春季開學第一課教案01-11

2023秋季央視“開學第一課”主題08-31

2023年開學第一課觀看入口08-31

廣東開學第一課2023直播入口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