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禮上》原文、注釋、鑒賞和解析

時間:2024-01-06 14:04:40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曲禮上》原文、注釋、鑒賞和解析

  《曲禮》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辭,安民哉!

  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積而能散,安安而能遷。臨财毋苟得,臨難毋苟免。很毋求勝,分毋求多。疑事毋質,直而勿有。

  若夫坐如屍,立如齊。禮從宜,使從俗。

  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别同異,明是非也。禮不妄說人,不辭費。禮不逾節,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踐言,謂之善行。行修言道,禮之質也。禮聞取于人,不聞取人。禮聞來學,不聞往教。

  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争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莅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是以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鹦鹉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夫唯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是故聖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别于禽獸。

  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曰,禮者不可不學也。夫禮者,自卑而尊人。雖負販者,必有尊也,而況富貴乎!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

  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四十曰強,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傳;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與耄,雖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頤。大夫七十而緻事。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幾杖,行役以婦人,适四方,乘安車。自稱曰老夫,于其國則稱名。越國而問焉,必告之以其制。

  謀于長者,必操幾杖以從之。長者問,不辭讓而對,非禮也。

  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在醜夷不争。

  夫為人子者,三賜不及車馬。故州闾鄉黨稱其孝也,兄弟親戚稱其慈也,僚友稱其弟也,執友稱其仁也,交遊稱其信也。見父之執,不謂之進不敢進,不謂之退不敢退,不問不敢對,此孝子之行也。

  夫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遊必有常,所習必有業。恒言不稱老。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随之。群居五人,則長者必異席。

  為人子者,居不主奧,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門,食飨不為概,祭祀不為屍,聽于無聲,視于無形,不登高,不臨深,不苟訾,不苟笑。

  孝子不服闇,不登危,懼辱親也。父母存,不許友以死,不有私财。

  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純素。孤子當室,冠衣不純采。

  幼子常視毋诳。童子不衣裘、裳,立必正方,不傾聽。長者與之提攜,則兩手奉長者之手。負劍辟咡诏之,則掩口而對。……

  〔注釋〕  曲:細小。曲禮:關于各種細小的禮儀的具體規定。  俨:莊重。  敖:傲慢。長:産生,滋長。  狎(xiá):親近。  愛:喜愛人。惡(è):這裡意為不良行為,缺點,短處。  安安:安于、适應于安逸的生活。遷:變化。  很:這裡意為與自己意見相左之人。  質:質問,質難。  直:這裡意為“無疑”。勿有:直言相告,無保留講述。  屍:古代祭祀時,代死者受祭、象征死者神靈的人,後世改用神主、畫像。在祭祀過程中,屍要始終端坐在祭壇前。  齊:祭祀時恭敬的樣子。  使:出使。  說:同“悅”,使人快樂。  費:無意義。  質:實質。  班朝:正朝儀位次。  莅(lì):臨。莅官:官吏上任履行職務。  撙(zǔn)節:約束,克制。  麀(yōu):母鹿。聚麀:共妻,亂 倫。  冠(guàn):行冠禮,表示成人。  悼:年幼者。  頤:供養。  緻事:辭職。 幾:小桌子,古代置于座側。以便憑倚。  行役:出差。  适:往,至。  安車:用一馬拉的、可以坐的輕便小車。  其國:自己的朝廷。  越國:到别的國家。問:訪問。  凊(qìnɡ):使凉快、凉爽。  定:鋪床安枕。省:請安。  醜:同“俦”。醜夷:平輩。  三賜:多次贈送。  州闾鄉黨:《周禮》說二十五家為闾,四闾為黨,五黨為州,五州為鄉。  執:至交。  面:面見。  常:一定的地方。  恒:平常。  肩随:與人并行而稍後,以表敬意。  奧:屋子的西南角,古時尊者所居之處。  食飨(xiǎnɡ):宴會。概:量具,這裡意為标準。 苟訾(zǐ):随便非議人。  闇:同“暗”。服闇:做見不得人的事情。  純(zhǔn):衣服和帽子的鑲邊。  孤子:未滿三十歲的喪父之子。當室:主持家政。  視:同“示”,顯示。诳(kuánɡ):騙人的話。  裘:皮衣。裳:古代稱裙為“裳”,男女都穿。  負劍辟咡(èr)诏之:意為長者俯身耳語。

  〔鑒賞〕 《曲禮》上下兩篇是《禮記》的第一、第二篇,它們非常具體地說明了吉、兇、賓、軍、嘉五禮,詳盡地記述了孝親、尊長、事君、飲食、起居、婚姻、交友的行為規範,内容涉及古代社會理政、治軍、教育、制器、備物、宗廟、宮室、衣冠、車旗、祭祀、蔔辭等各個方面。作為《禮記》的第一篇,《曲禮上》首先從總體上論述了禮的精神所在,它的目的、原則、意義和作用。這部分内容猶如一部著作的導論,點明了後面文字的宗旨、總綱和靈魂。把握了這方面的思想,就不會因那些具體規定而迷失方向,機械地執行關于五禮的細緻規定。

  開宗明義,《曲禮上》第一句“毋不敬”三個字實際上道出了禮的精神實質。《禮記·禮器》言“曲禮(即禮之細目)三千”,《中庸》也說:“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可見具體的禮節規定十分繁雜瑣碎,但是它們都體現了一種精神:敬,即虔敬。敬是一種具有宗教意義的精神,在儒家傳統中它主要還不是對于神的虔誠,而是以一種純真的心靈、聖潔的意念、真誠的态度對待一切,如天、大自然、祖先的神靈、父母親、兄弟姐妹、朋友、國家大事、自己的職業和工作等。具體說來,這種精神表現為虔誠、恭敬、端肅、尊敬、尊重、警惕、謹慎、認真。敬作為一種精神活動就是在聖潔的意向指引下自我抑制,自我收斂,思想專一而不渙散,心靈自作主宰。禮的細節由于敬的精神而同崇高的精神價值相聯結,從而把凡俗變為聖潔。

  第一行贊辭“安民哉”不是贊頌政治上的效果,而是講述敬的精神功用:人們的心靈有了歸宿,自我有了安身立命之處,因此人們的心靈都得到了安甯。此外,人們由于禮而身處溫馨的氛圍中,心靈變得安詳。這些可以說是禮的精神目的。

  禮的社會目的是正确處理各種身份、各個等級的人之間的關系。所以《曲禮上》說,禮用來“定親疏”、“别同異”。當然,在古代社會,禮隻可能按照宗法等級制來确定人們之間的關系,常常顯示出等級森嚴的特點。所以文章指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班朝、治軍、莅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但是,禮的等級森嚴是曆史條件決定的,不是它的精神實質所在。禮的本來目的是在特定的曆史條件所決定的社會關系基礎上,通過行為規範的實行,使人們之間互敬互愛。因此,“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文章又說:“宦學事師,非禮不親。”可見,儒家提倡禮,意在建立溫馨的人際關系,構造一個有秩序而又和睦、和諧的社會。

  對于禮的原則,《曲禮上》作了如下規定:第一,“自卑而尊人”。這裡所說的“自卑”當然不是指輕視自己,因為禮就是要維護人格尊嚴。這裡的“自卑”意為克服妄自尊大的情緒,不能冒犯、淩辱他人。孟子認為禮的起源是“辭讓之心”,無疑,“自卑而尊人”就是“辭讓之心”的體現。第二,“禮從宜,使從俗”。這就是說,要根據特定的時間、地點的具體情況,按照世俗人情來實行禮的規定,不能刻闆地照搬書上的條文。孔子說“禮與其奢也,甯儉;喪與其易也,甯戚”(《論語·八佾》),《禮記·檀弓下》主張喪禮要“節哀順變”。這些說法都表現了“禮從宜,使從俗”的原則。第三,“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這固然是指按照禮制規定的相互贈予,但又不限于這個方面,還包括報恩、報德,對别人對自己合乎禮的做法,也應當以合乎禮的行為來回報。如臣忠,君也要義;子孝,父也要慈,不能隻要求别人實行對自己有利的禮,卻不按照禮履行自己應盡的責任。禮的規定都是雙向的,單方面的強求違背禮的原則。

  根據《曲禮上》,禮的真正意義就在于它是人性化的手段,使人們避免野蠻,走向文明。孟子指出,人與禽獸之間的差别很小。與此相似,作者清楚地意識到,人性中存在着許多黑暗的方面,文章所說的“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就是提醒人們注意這些方面。此處所說的“敖”就是驕傲,基督教把它列為“七大罪”之一,現代心理學把它視為自我中心的表現,都認為有害于人的精神成長。在儒家看來驕傲違反禮的“自卑而尊人”的原則,導緻惟我獨尊,從而使自我中一切醜惡的東西惡性膨脹,做出種種傷天害理的事來。此處所說的“欲”當指私欲,即損人利己的欲望;此處所說的“志”、“滿”當指貪心和野心;“樂”當指感官之樂。在《曲禮》作者看來,人們在這些方面喪失警覺,不以禮來節制,就會為非作歹,做出禽獸的行為,甚至變成衣冠禽獸。所以《曲禮上》說:“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在作者看來,禮使人成為真正的人,成為人性最豐滿的人。

  禮的特殊作用就在于它不是道德的說教或教條,而是通過儀式化的、具有審美價值、象征性和規範性行為來表達和培育道德意識和情感,引導人們進入聖潔的精神境界;它不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或強制性的法律規定,而是構成傳統的習俗化的家庭行為、社群行為或社會活動,具有很高的自覺性和自發性。正是由于這種作用,《曲禮上》說:“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争辯訟,非禮不決。”因此,禮就在儒家的價值系統、觀念體系結構中占據了特殊的地位,從而在中華文明的發展過程中産生了獨特的作用。

【《曲禮上》原文、注釋、鑒賞和解析】相關文章:

《陽春曲·知幾》原文、譯文、注釋及其鑒賞07-29

《上小樓·隐居》原文、譯文、注釋及其鑒賞07-29

蟾宮曲·雪原文及注釋12-19

采蓮曲的原文翻譯及鑒賞11-30

禮記曲禮上的譯文09-24

和原文、注釋11-10

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原文注釋鑒賞03-22

杜牧《泊秦淮》原文注釋解析08-05

《觀滄海》解析和鑒賞09-09